第5章 海国纪元

太和教举全教之力,一连追查几日,在整个荆楚境内,都没有发现秋津人的踪迹,这伙人就好像一下子蒸发了。就连那个暮云,也不知藏去了哪里。

道远感觉自己深深的陷入一种无力感。他本就年纪很大了,这么一折腾,短短几日仿佛又老了十岁,脸上写满了疲倦。

教内的气氛近来也越来越紧张,毕竟对绝大多数门人来说,他们修的不是仙,而是要在江湖上混饭吃的,这种事一旦传出去,不仅门派声望受损,作为弟子门人也会面上无光。

不过何誝显然没有担心无我经失窃的事,他的脑子里只有那道祖阁穹顶,以及太和教掌门那出戏的装束和不着边际的话。如果这不是一场戏,虚云那一身打扮又是怎么回事?

几日来,教中弟子被派出去了一波又一波,但他这个代掌门的徒儿却依旧练功、吃饭、睡觉,甚至都没人再追究他那天在阁内发现了什么,连道远都对那顶层密室的事闭口不谈。

何誝不仅想不通,他还遇到新的烦恼,他明显感到,虽然来到此地不过数日,但他之前八十多年的记忆正在脑海中飞速的消散,反而是这具新身体的记忆一点点清晰起来。他甚至想起来许多的武学套路和心法口诀,还想起白小生小时候的童年趣事,甚至能感受到体内有一股蓬勃的力量正逐渐被唤醒,这难道是生命的轮回,亦或者只是一种幻觉?

在此起彼伏的虫鸣中,他再一次醒来,外面还是深夜,几个月亮组成的天外夜景,一如在道祖阁那晚一样壮丽。屋里点着油灯,他一眼瞄见案头上放着的《海国纪元》,在那简陋的装订之下,似乎有一股魔力透出纸面。自打从阁里顺出来,他还没有细读过这本书,反正睡不着,不如就拿它当个催眠读物吧。

可这一看,他整个人就陷进去了。

“自古以来,坐拥着世界上最多土地和最多人口的夏国,却一直处于危机之中。在海外,秋津人一直虎视眈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秋津的哲人和野心家们都畅想着,将触手伸过大海,和群雄逐鹿中原,把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大陆收入囊中...在国内,时不时爆发的地方起义也让夏国皇室疲于应付...”

“事实上,外族对中原的侵扰由来已久,尤其在夏国东南沿海一带,频频有海寇袭扰。所谓的海寇,其实是一些由秋津没落贵族、盗匪、流民、浪人所组成的群体,他们常年在幻海和夏国东南沿海活动,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夏国的边军一度孱弱,常被海寇打的溃不成军。开始时,海寇还只是小股的散兵游勇,滋扰沿海地区,到后来逐渐演变成集团化、组织化的大股入侵,最猖獗时,海寇甚至一路西进,直打到夏国的经济枢纽——‘南都’上元城,方才罢休...边境战乱,夏、秋两国官方、民间的来往一度完全中断...”

何誝心里直打鼓,自己来到的这个国家,实力竟是如此不堪么?难怪那伙秋津人会如此嚣张。

好在夏国毕竟资源广博,人口基数庞大,并不会一味的被动挨打。据书中记载,在朝廷力量不足时,夏国的江湖组织愈发活跃起来,东南一带的江湖教派自发组织了义军,由当地的武林教派——南山派统领,并由全国各地的教派出力支援,成为沿海抵御海寇的一大助力。

夏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夏英宗即位后,深知官方的力量暂时难以应对汹涌而来的海寇,因此当见到民间自发抗击外来侵略者,自然就顺水推舟对义军给予大力支持。他甚至还颁布了一则律法:中原各派,无论原本是正是邪,只要能为朝廷所用,有报效国家之心,朝廷都会不计前嫌,大力扶植。

英宗亲政后不满三年,在朝廷大力扶植下,义军的人数和战斗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俨然已经成长为一支官方背书的编外部队。义军成员大多数是各门派的武道精英,战力十分惊人,远胜一般的边军。义军曾在东南闽越一带,创造了以区区数百人击退海寇五千人的奇迹,击毁敌方战船十余艘,毙敌超过两千人。此役之后,海寇人人谈义军色变,东南沿海也迎来了暂时的安宁。

这书里的叙事牵动着何誝的情绪。或许是因为融入了白小生的躯体,何誝本能的将自己代入到中原人的“出厂设定”中,对夏国遭受的侵略感同身受,也由衷感受到夏国官民一体、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

按照这个叙事的脉络,书中再往后应该是描述英明的皇帝如何励精图治、整顿朝纲之类的故事。可下一页的内容却画风突变:

“夏纪元650年、英宗二十年,海患稍缓,夏国与秋津的民间交往也开始恢复。时年六月,有秋津的武士团到访中原,领头的人物叫做仓宫冈崎。这伙人打着武学交流的旗号,从东南一带登陆,一路西进,途经禹、泸二州,于七月初九抵达荆楚的武林圣地——太和山。”

“秋津人气势汹汹的到访太和,强求武功典籍不成,又提出要与太和弟子切磋武学。秋津武士学艺不精,狼狈落败。为首的秋津首领仓宫暗藏祸心,明为拜访交流,暗里却行鸡鸣狗盗之事,指示手下夜入太和教道祖阁,偷取教内至宝无我经,而后沿泷江水路仓皇逃遁...”

这书到这里嘎然而止,后面都是一张张白页,不见半个字。一本厚达两百多页的书,居然只有前二十三页有字。最诡异的是,这第二十三页所述的内容,竟是新近才发生的。何誝‌清楚记得,接待秋津访客的那日,有同门和他提过,当天正是七月初九,那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他当时还在疑惑,为什么这个异世界会用农历记日。

至于书中提到的“而后沿泷江水路逃遁”,更是教内众人都不掌握的线索。这书是道祖阁失窃当天,他刚从穹顶密室带出来的,一直没离他左右,试问这个作者是怎么未卜先知,知晓秋津人要盗取经书,甚至还能写出这伙人逃跑的路径呢?

何誝感觉脊背一阵发凉,他用手抚摸着书页,那文字显然是用细小的水笔写的,属于小楷一类的字体,整个笔迹显得非常久远了,有天然的陈旧之感,绝非是近期书写的。

他急需找个人答疑解惑。但他不想向道远请教,因为从这几日对道远的观察,这个代掌门事事小心谨慎,做事循规蹈矩,肯定不能接受这种超常规的事物。定了定神,他打算去一趟后山别院,在虚云那里碰碰运气。他回想起虚云几天前出关时的穿搭,这个掌门既然能在一个古代世界里穿的那么时尚,对这种超自然问题,或许也能拿出更好的解释吧。

虚云的住所恐怕是太和教内最隐秘的地方,虚云更是教中最神秘的人。

经过这几天的旁敲侧击,何誝大致了解到,虚云掌门近十年来几乎都在闭关,大部分时间足不出户,教内大多数事务都由道远代管,可门下弟子,包括道远本人,却没有丝毫抱怨,反倒对他十分尊敬。教内还一直有传闻称,这位看起来像艺术大神的掌门,已经活了快五百年了,而夏国的历史到现在也不过六百多年,他当真配得上半仙的名号!

说是常年闭关,但虚云的院子周边却看不到任何高手为其护法,或许是他本人的修为太高,已经用不到这些世俗的护卫。他屋前的房门甚至都是半掩着的,门廊边,一个小道童正拿着扇子扇着,面前的火炉子上烧着一口铁锅,丝丝冒着热气。

大半夜的,这家伙在煮什么?

小道童盯着炉里的炭火看了半天,好像想起什么,转身进屋去了。何誝乘机摸进院子,挪到那炉子前,好奇的将锅盖掀开一道缝。一大股蒸气窜出来,熟悉的香味充满他的鼻腔,那里面,一个个被煮成棕色的茶叶蛋在卤水里浸着,咕嘟嘟的还在翻着气泡。

何誝猛然觉得肚子饿了。这也难怪,太和山的教规规定,门下弟子不可沾荤腥,他近几日吃的都是教里的素斋,那简直比以前义工喂的营养餐还要难以下咽。碰巧这大半夜的,让他看到一锅茶叶蛋,这就是赤裸裸的引诱啊。

这时候他也管不了什么教规了,直接伸手进去捏了一颗,迅速躲到院子的一角。那鸡蛋烫的要命,他两只手来回倒腾,用嘴吹着,等温度稍微降下来,就急不可耐啃起来,三两下就把它消灭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冰星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冰星记》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