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拆迁风云》最新章节。
从上小学到初中,爷爷都要给我零花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物价的飞涨,我渐渐感觉到了钱不够用。
初中时期我爷爷每个月给我8块钱零用钱,但对我来说却远远不够。我的开支主要有几项,第一是早餐,上初中时,我几乎不怎么在家吃早饭,每天都是排在专做学生早餐生意的摊贩那里买一块烧饼两根油条夹着吃,那时候一块烧饼两根油条只需一毛钱二两粮票,回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上学期间天天吃烧饼油条怎么吃不厌的?早餐的开支每个月3块钱;第二是中餐,在学校代伙,饭盒在学校食堂蒸饭每天只需一分钱,一个月26天,两毛6分钱,中午的菜一般疏炒五分,荤炒一毛,一周还有一次改善伙食,红烧狮子头、红烧肉或者红烧公鸡,那菜价就需一毛五,因此中餐算下来一个月也需5块钱;第三项,当时我们小孩玩的所有游戏几乎都要花钱,蹦白果、掼香烟纸、掼火花纸、斗铜、斗铝,只要你想玩,就必须花钱;第四项,放学路上肚子饿,买东西吃也需要钱;此外平时买笔墨纸张等文具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钱不够用怎么办?想办法挣钱。
第一个挣钱之道是采摘桑叶,83、84年却缝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个体经济方兴未艾,邗城位于江南省中部,远远落后于江南省南部的经济发展,彼时江南省南部的吴中市以及邻省江东省钱江市等南方城市兴起了蚕茧养殖业、丝绸纺织业和成衣制造业,其中养殖蚕茧的桑叶本地远远跟不上需求,因此这些产业的人员大肆到江北收购桑叶,而我们这边很少有低种、易采摘、专门用于养蚕的矮桑树,基本都是用于制作家具的原生桑树,那时我们这一代家家都有竹园地,竹园地里种着各种树,其中桑树是不可或缺的品种。那时南方来的商人们给出了8分钱一斤的价格,令我们兴奋不已。爬树对生在农村的我们这些野男孩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在桑叶茂盛的五、六月份我们便腰间别着布袋纷纷上树采摘,十几、二十天下来也能采摘个千把斤,挣个七、八十元,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但采摘桑叶仅维持了两年,南方的商人就不再来收了,据说是南方已经大量种植了矮种桑树,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我的第二条挣钱之道就是打工。我打工只打了一次。那就是初三毕业快上高中的那个暑假,我通过亲戚到邗城农机配件三厂打工,任务很简单,就是负责把喷漆车间完成的半成品用板车拖到半成品仓库,入库后将入库单带回给车间统计员。由于工作辛苦,每天都干得汗流浃背,回家后不得不一咕噜跳进河里凉快凉快。虽然辛苦但报酬也丰厚,两个月下来工资拿到了120元,平均一个月60元。由于开学后学费由村里报销,我打工的钱用于日常开支倒也潇洒。开学前我买了一条牛仔裤、一件白衬衫,结果开学第一天就遇到糟心的事,同桌甩钢笔,将钢笔水甩在了我洁白的衬衫上,尽管我怒火中烧地跟这个新认识的同桌干了一架,但并不妨碍日后我跟他成为最好的朋友。
第三条挣钱之道就是捕鱼,这也是我上学期间主要的经济来源。
村东头有条河叫大沙河,叫它大沙河其实不大,是条很窄的小河,平均宽度也就四、五十米,最窄的地方仅有二、三十米,不过长度绵延十几公里,北接大运河、南通刘家沟(通往长江的内河),据说前清和民国时期这条河是很宽的,可以跑船,我们的村民小组叫韩跳,跳意即摆渡、码头,是当时船运的一个小型集散地。经过历史的变迁,地形地貌产生了变化加上泥土的淤积和填河造田等人为因素,沙河变得越来越窄。
河虽不大,但彼时生态环境好,不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如雨后春笋涌起的各类乡镇、个体工业企业和小作坊,严重污染了环境,导致河水污染、不能饮用,河里的各类鱼虾蟹螺蚌急剧减少、品质下降,没有了以前的鲜美。八十年代,这条河是无比的清澈,盛产各种鱼虾,青鱼、黑鱼、鳜鱼、鲫鱼、鲢鱼、鳊鱼品种齐全,尤其是鳜鱼,在我们周边的内河中不多见,然而沙河里却十分常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抖音书院】《末日杂货铺[经营]》《圣拳!》【武林小说】《我!清理员!》《重开吧!蜘蛛侠!》《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新黄易天地】《漫画路人自救指南》《北宋穿越指南》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