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等等国际奖章。1960年,袁隆平30岁了,已是而立之年,考虑到自己后半生的奋斗目标时,袁隆平认为改选准自己的拼搏目标和科研课题了,再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杠子了。那里才是通往科学殿堂的康庄达大道呢?袁隆平陷入沉思。

不知不觉中,他从宿舍走到了蜿蜒的山路上。站在雪峰山的半山腰,看着一块块碧绿的稻田,一片片随风起伏的稻浪吸引了袁隆平的目光,他在脑中灵机一动不禁想到:我是学农的。粮食作物是陆地上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稻是地球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这个地球上,玉米种植面积数第一,水稻面积数第二。可以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人和水稻是须臾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稻米养育了人类,而如果将水稻的产量提上去,创出一条水稻高产之路,那将是一件多么伟大的造福苍生的事情。

模糊的目标渐渐清晰起来,经过深思熟虑后,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实验的科研课题。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有没有优势?这种优势能否为人类所利用?袁隆平想这样的问题发起了挑战。

早在1926年,美国人詹斯首先揭示了水稻的杂种优势,此后,詹姆斯的理论被美国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肯否认了,但是,他的理论依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印度人克丹姆,马来西亚人布朗,巴基斯坦人阿乃姆,日本人冈田正宽、奈良芳次郎等都先后展开过杂交水稻的研究。

但是,上述学着的研究最终均未能取得成功,这一点,袁隆平不是不知道。然而,勤于学习又精通英文的袁隆平,还是决心进行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以便通过杂种优势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从此,袁隆平踏上了杂交水稻探索的崎岖之路。

从1960年春季开始,袁隆平开始了他的创新实验。试验场地就设在学校分配给他的半亩自留地上。

他精心地把稻种播下去。几天以后稻苗出水了,嫩绿的稻苗在春风里伸着懒腰,真的是可爱极了。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而后为它们一个个安家,目睹着它们拔节、分蘖,抽穗,由嫩绿而变为深绿。

而这些种子们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阳光和雨水的沐浴下健康茁壮成长。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正在稻田里散步,突然间,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的眼前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型,手掌般稻穗,那样生动、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他像是拥挤的生命中一种巍然挺立的俊美少年。

袁隆平当时就忍不住像个孩子一样地蹦跳起来,如同发现了一个金矿,很是兴奋。可是当时并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袁隆平如获至宝地将这“鹤立鸡群”的稻株接触的稻种一粒一粒地收集起来,一共是170粒稻种。望着那一包饱满的籽粒,他比穷汉得了金元宝还开心。

经过一个冬天的漫长等待,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分别播种在瓦罐的培养土里,栽插在窗前的试验田里。实在太期望它们能出成功,有时甚至兴奋得半夜都要跑到试验田里,看几次他的秧苗。他像对待婴儿一样抚育着它们呢,看着它们一天一天地生长,注视着这些蓬勃的小生命,感到一种心灵相通的愉悦。

终于盼到了秋天,然而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那株原本优势很明显的健壮的种苗,其后代的性状竟然发生了分离,没有一株赶上它的前代。秧苗长势七厂八短,抽穗后穗短粒小。

然而,眼前的情景并没有让袁隆平气馁。他冷静地凝视着变异的稻株,突然眼前一亮,灵感顿时涌上心头:那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品种见的杂交优势现象,很可能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那正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呀.”

这一判断在他的脑海中确定下来以后,他便开始对那些变异的植株进行的仔细的调查:高的、短的、早熟的、晚熟的…..一株一株地记载,反复地统计、运算,结果证明这“杂种第一代”完全符合孟德尔学说的分离规律。

思路在苦苦思索之中渐渐明晰,突然间他明白了,因为第一年选育的那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并非纯种,所以,第二年出现了分离。倘若第一代杂交稻遗传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按那株杂交稻的产量来推算,亩产可以达到600公斤,那么杂交水稻的前景不可估量。

“水稻杂交原本有优势。”

想到这里。水稻杂交有优势------这是袁隆平从实践中出的一个迫性结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论。

就是这一株偶尔被发现的天然杂交稻,带给袁隆平灵感,带给他机遇,他的成功之路从这里开始。由此,他萌发了利用这种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设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名人名言录》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名人名言录》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