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陈云提出发行公债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民生大计:新中国经济战线的第一大战役》最新章节。

第14章陈云提出发行公债

1949年10月2日,陈云和薄一波致电毛泽东:

由于财政赤字仍然很大,且需收购大量物资,货币发行大量增加,故今后物价有发生剧烈跳跃之可能。这时经济形势却更加严峻,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国家财政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巨额的财政亏空仍然必须靠发行钞票来弥补。

原来,在9月底,人民币的发行额已达到8100亿元,与7月底的2800亿元相比,增长了近2倍。

人民币的大量发行,不可避免地要导致物价的猛烈上涨。

10月3日,为了平衡财政收支,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陈云和薄一波又再次致电毛泽东,又一次提出了发行公债的问题。电文说:

如果能够在明年1、2、3月发行,则对明年的财政经济工作和物价控制,可能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发行公债问题,早在陈云刚刚上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之时,他就认识到:解决财经困难,不外乎开源和节流,在支出一时无法减少的情况下,只能开辟财源,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的办法有多种:一是增加税收,二是扩大货币发行量,三是举借债务。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情况下,工商业普遍凋敝,经营状况不景气,税收显然不可能尽快得到大量增加。

国民党统治末期,为搜括民脂民膏,大量印制纸币,后又实行金圆券和银圆券,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因此人们对过多地发行货币心有余悸。人民政权显然不能效法国民党的作法。

针对如何才能解决财政赤字这一燃眉之急问题,陈云主张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妨尝试举借一定数量的债务。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特殊的奋斗经历,加上新中国建国前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向外国借债不现实。

于是,陈云提出可吸取东北地区的作法,发行一定数量的公债。

原来,在1946年,东北地区有的县市,如哈尔滨、双城县、宾县、东安地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曾发行过公债。

1949年7月,中央决定委托陈云主持在上海召开的,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5个地区的财经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财经会议,此次会议对发行公债问题进行了正式研究。

陈云认为:面对这种财政困难的情况,无非是两条:一是继续发票子,二是发行公债。假如只走前一条路,继续多发票子,会加剧通货膨胀,什么人都要吃亏。

陈云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全国可以发行公债1.2亿银元,相当于当时币值2400亿元。

陈云解释说:“中国地方如此之广,发1.2亿银元的公债,数目并不算多。蒋介石剩下那么一点地方,还要发行两亿银元的公债。东北4000万人口,私营经济所占比例较关内低得多,两期发1200万银元的公债,第一期已经按期完成了。关内私营经济占的比重比东北要大得多,公债数目可以定大一些。”

对于发行公债所可能遇到的困难,陈云作了分析。他指出:“当然,发行公债也是有困难的。目前工商业还不能正常生产和经营,公债派下去会有人会‘叫’的。发了公债城市工商业是否会垮?我看不会,因为每月发行的钞票超过公债收回的钞票。现在我们每月发行现钞1633亿元,而发公债收回的只有600亿到700亿元,这是有限度的收缩,不要顾虑筹码会少。我们到时候看情况,如果紧得不行,就后退一点。”

此外,陈云还对公债发行的对象及具体办法作了简要说明。

8月11日,财经会议尚未结束之时,为了争取中央尽快批准发行公债,以便在会议结束时,各大区的负责人将发行公债条例带回去公布实施,陈云就将发行公债问题的讨论意见汇集起来,向中央作了报告。

报告指出:

一、为了在8至10月青黄不接时期紧缩一部分货币,使物价不过分波动,以便在冬季除财政开支外发行更多票子,以收购棉花及出口土产。经华东局、华中局及西北局到会同志同意,用各区名义分别发行折实公债,总共2400亿元,计:华东1200亿元、华中700亿元、华北400亿元、西北100亿元。

二、发行对象主要是城市工商业家,未经土改的新区之地主亦需推销。

三、公债条例争取在8月份内尽早公布,发行期间至10月底截止。收款重点在9月份。

四、公债款每年还1/3,分3年还清。明年11月开始第一次还本付息。年利定为4厘。

8月14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致电陈云,提出如下5个问题,要求给予答复:

一、2400亿元的用途。

二、为什么需要2400亿元之多,是否可以减少。

三、估计城市工商业家对此项公债的态度将如何,是否会拥护,如不拥护是否有失败之可能。

四、利息4厘是否适当,为什么是适当的。

五、为什么规定明年11月起还本付息,3年还清,期限是否太促,为什么要如此规定?

8月15日,收到毛泽东的电报后,陈云立即复电毛泽东,对上述5个问题逐一作了回答。

关于2400亿元的用途。陈云解释说:

因解放区日益扩大,人员继续增加,加之修铁路、战争等原因,开支不断增加,而收入一时难以骤增。8月至12月,全国财政赤字估计为5800亿。

为保证纺织、农副产品的继续生产,收购物资款亦不可少,秋后收购棉花及出口物资,需现钞3500亿。两项合计为9300亿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民生大计:新中国经济战线的第一大战役》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