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谓性(1 / 2)

《传习录》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生之谓性·

黄修易·录

黄修易,字勉叔。余者不详。

【原文】

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

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译文】

黄修易(字勉叔)问:“心无恶念时,这个心就空空荡荡,是不是再需要存养一个善念?”

先生说:“既然除掉了恶念,就是善念,也就恢复了心的本体。例如,陽光被乌云遮挡,当乌云散出后,陽光又会重现。若恶念已经除掉,而又去存养一个善念,这岂不是在陽光下又添一盏明灯。”

〔评析〕

明代自正德、嘉靖以后,陽明心学兴起,天下风靡,程朱之学趋于衰微。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在思想学术领域内,陽明之学空谈心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一些王学末流之士利用王陽明“四句教”之首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的理论,谈说玄。而一些有识之士,则“志在世道”,崇为实学,“力阐性善之旨”。于是,双方发生了一场“道性善”与心体为“无善无恶”说的公开辩论。

【原文】

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

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功夫。”

【译文】

有人问:“近来用功,也颇感妄念不会再滋生。然而,内心深处却一团漆黑,不知如何才能让它光明?”

先生说:“开始用功时,心里怎么会立即光明?例如,奔流着的污水刚置入缸中,开始即使静止不动,是昏浊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澄清,水中的渣滓才会沉淀,又会成为清水。你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经过长时间的存养,心中的黑暗自会光明。如今若要它立刻见效,只不过是揠苗助长,不能看成是功夫。”

〔评析〕

王陽明在贵陽时提出了“无事时存养”的主张,其目的是用以加强内心修养而体认天理和良知。主张通过“静坐思虑”,在无事时将好名、好色、好货等私欲杂念,逐渐地克服掉,使心恢复到如水如镜、洁净晶莹的本体。

【原文】

先生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译文】

先生说:“我教导人致良知,需要在格物上用功,它是有根基的学问。一天比一天有所进步,越长时间就越觉得精明。朱熹教人到每件事物上去寻求探讨,那是没有根基的学问。人年轻的时候,虽然还能修饰表面,即使有闪失也看不出,到老年时精力衰竭,最终会支撑不住。例如,把一株无根的树移栽到水边,短时间内树虽生气勃勃,但时间一久,自然会枯萎而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被皇马挖掘了》【抖音书院】《谁教你这么御兽的》《万亿军火之王》【星空职业者小说网】《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疫病之上》《成为雍正妹妹之后》《少女的野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传习录》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