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捷悟第十一

刘义庆等编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题解】捷悟指迅速领悟。本篇记载几个对人、对事物快速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的事例。突然遇到一件意外的事,在常人尚未理解之时,能根据人或事物的特点、出现环境、当时的诸多条件等等来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是一种悟性。培养这种能力,有可能对付突发事件。例如第2则记曹操在一杯酪的盖头上题个“合”字,杨脩看到这里没有用“合”字的条件,于是从该字的组成部分看出是“公教人啖一口也”。有时突然出现危险情况,一些人可能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机智的人会迅速适应环境并思考化险为夷的办法,第5则正是反映出当局者迷和旁观者清这两种情况。

但是篇内所记,有一些事情跟捷悟似未可等同看待。例如第6则记桓温欲夺郗愔兵权,郗愔没体会到这点,而他儿子在桓温手下任参军,明白桓温的想法。这看来是朝夕观察的结果,而非捷悟所致。第7则所记的更是有意捉弄人家,跟捷悟无关。

(1)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①。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②。”

【注释】①杨德祖:杨脩,字德祖,曹操任丞相时,调他任主簿,有才学,有悟性。后来被曹操杀害了。相国:指丞相。汉代有时设相国,有时设丞相。这里指相国府。榱桷(cuījué):椽子。②王:指魏王曹操。

【译文】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建相国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2)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①。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②!”

【注释】①饷:送。盖头: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②教人啖一口:“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三字,意为一人吃一口。【译文】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轮到杨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3)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①。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②: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③。”

【注释】①曹婢碑:曹娥是东汉时代一个孝女,父溺死,她为寻找父亲尸首而死,改葬时给她立了碑,就是曹娥碑。虀臼(jījiù):捣姜蒜等的器具。

②于字为辞:辞的异体字是辤。

③觉:同“较”,相差,相距。

【译文】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脩:“懂吗?”杨脩回答说:“懂。”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脩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脩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4)魏武征袁本初,治装,馀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①。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稗循,而未显其言②。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③。

【注释】①袁本初:袁绍,字本初。按:东汉未年,群雄并起,各据一方,汉献帝时,曹操为司空,独揽朝政;袁绍为大将军,督冀、幽、青、并四川。两人互相攻伐,最大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202年,袁绍死。

②太祖:曹操的庙号。竹椑(pí)楯:椭圆形的竹盾牌。

③伏:通“服”,佩服。辩:聪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抖音中文网】《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渣攻改造,BE改写HE》《龙藏》《历史直播,开幕暴击》《地球第一领主》《噩梦使徒》《在北宋当陪房》《剑阁闻铃》《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

《世说新语》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