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纰漏第三十四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世说新语》最新章节。

【题解】纰(pī)漏,指差错疏漏。本篇所记,多是在言行上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差错,这对别人有儆戒作用。例如第2、6则记述因没有考虑所问内容跟对话人有什么联系而贸然提问,结果触犯忌讳。第7、8则所记都是误解别人的话而闹出了笑话。第3则讲的是读书不求解的结果。至于不懂装懂,那就是第1则所记的笑话了。

(1)王敦初尚主①,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②。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注释】①尚主:娶公主为妻。按:王敦娶晋武帝女舞陽公主。

②澡豆:古代供洗涤用的粉剂,用豆末合药制成,用来洗手洗脸。

【译文】王敦刚和公主结婚时,上厕所,看见漆箱里装着干枣,这本来是用来堵鼻子的,王敦以为厕所里也摆设果品,便吃起来,竟然吃光了。出来时,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王敦便把澡豆倒入水里喝了,以为是干粮。侍女们都捂着嘴笑话他。

(2)元皇初见贺司空,言及吴时事①,问:“孙皓烧锯截一贺头,是谁②?”司空未得言,元皇自忆曰:“是贺劭。”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③。”元皇愧惭,三日不出。

【注释】①贺司空:贺循,字彦先,晋元责任安东将军时,荐贺循任吴国内史。死后追赠司空。②孙皓:三国时吴国最后一个君主,因中书令贺劭上书劝谏,便烧锯锯断贺劭的头。③创:创伤;伤口。

【译文】晋元帝头一次召见司空贺循,谈到吴国的事情,问道:“孙皓烧红一把锯锯下一个姓贺的头颅,这个人是谁?”贺循不好说,元帝自己想起来,说:“是贺劭。”贺循流着泪说:“臣的父亲碰上无道昏君,臣的创痛深重,无法回答陛下英明的问话。”元帝很羞愧,三天也没有出门。

(3)蔡司徒渡江,见彭蜞①,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②。”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③!”

【注释】①彭蜞:蟛蜞,螃蟹的一种,体小。

②“蟹有”句:出自蔡邕《劝学篇》,蔡邕是蔡谟的堂曾祖辈。螫,螃蟹前面的一对夹钳。③《尔雅》:古代第一部分类解释词义的字书,《尔雅·释鱼)讲到蟛蜞。【译文】司徒蔡谟避乱渡江后见到蟛蜞,异常高兴地背诵:“螃蟹有八只脚,加上两个夹钳。”叫人煮来吃。吃完以后,上吐下泻,精神疲困,这才知道不是螃蟹。后来他向谢仁祖说起这件事,谢仁祖说:“你读《尔雅》读得不熟,几乎被,《劝学)害死丫。”

(4)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①。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②。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搜其胜者,且择取四人,任犹在其中。童少时,神明可爱,时人谓育长影亦好。自过江,便失志③。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④?”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⑤。”尝行从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注释】①任育长:任瞻,字育长,曾任仆射、都尉、天门太守。

②挽郎:拉棺材唱挽歌的青年。秀彦:德才杰出的人。

③失志:失去神志;头脑糊涂。

④茶茗: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一说茗是茶芽。

⑤“向问”句:冷和茗在晋代同韵,热和茶虽不同韵而主元音相近,所以任育长能改口。【译文】任育长年轻时,名声很好。晋武帝死后,要挑选一百二十人做挽郎,这些都是当时才德出众的人,任育长也在其中。安丰侯王戎要挑选女婿,从挽郎里面寻找超群的人,暂且挑出四个人,任育长仍然在其中。少年时代,他聪明可爱,当时的人认为他相貌也好。自从过江以后,就头脑糊涂了。过江时,丞相王导邀请先前渡江的贤达一同到石头城迎接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对待他,可是一见面便发现他有变化。安排好座席后,摆上茶来,任育长就问别人道:“这是茶还是茗?”刚一问,发现别人表情有变化,自己就申明:“刚才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罢了。”有一次,他从棺材铺前走过,流了泪,很悲痛。王导听说了,说道:“这是有情之痴。”

(5)谢虎子尝上屋熏鼠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②。”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相开悟,可谓德教③【注释】①谢虎子:虎子是谢据的小名,谢据是谢安的哥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世说新语》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