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1 / 6)

李鸿章之崛起与淮军之成立当时官军之弱及饷源之竭江浙两省得失之关系

常胜军之起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劲敌淮军平吴之功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之

关系金陵之克复秦末之乱,天下纷扰,豪杰云起,及项羽定霸后,而韩信始出

现;汉末之乱,天下纷扰,豪杰云起,及曹操定霸后,而诸葛亮始出现。自古大

伟人,其进退出处之间,天亦若有以靳之,必待机会已熟,持满而发,莫或使之

若或使之。谢康乐有言:诸公生天虽在灵运先,成佛必居灵运后。吾观中兴诸大

臣,其声望之特达,以李鸿章为最迟,而其成名之高,当国之久,亦以李鸿章为

最盛。事机满天下,时势造英雄,李鸿章固时代之骄儿哉。

当咸丰六七年之交,敌氛之盛,达于极点,而官军凌夷益甚。庙算动摇无定,

各方面大帅,互相猜忌,加以军需缺乏,司农仰屋,惟恃各省自筹饷项,支支节

节,弥东补西,以救一日之急。当此之时,虽有大忠雄才,其不能急奏肤功,事

理之易明也。于是乎出万不得已之策,而采用欧美军人助剿之议起。

先是洪杨既据南京,蹂躏四方,十八行省,无一寸干净土,经历十年,不克

戡定。北京政府之无能力,既已暴著于天下。故英国领事及富商之在上海者,不

持不目洪秀全为乱贼而已,且视之于欧洲列国之民权革命党同一例,以文明友交

待之,间或供给其军器dan药粮食。其后洪秀全骄侈满盈,互相残杀,内治废弛,

日甚一日。欧美识者,审其举动,乃知其所谓太平天国,所谓四海兄弟,所谓平

和博爱,所谓平等自由,皆不过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实于中国古来历代之流

寇,毫无所异。因确断其不可以定大业。于是英法美各国,皆一变其方针,咸欲

为北京政府假借兵力,以助勘乱。具述此意以请于政府,实咸丰十年事也。而俄

罗斯亦欲遣海军小舰队,运载兵丁若干,溯长江以助剿,俄公使伊格那面谒恭亲

王以述其意。

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必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

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

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彼时欧美诸国,右投则官军胜,

左投则敌军胜,胜败之机,间不容发。使洪秀全而果有大略,具卓识。内修厥政,

外谙交涉,速与列国通商定约,因假其力以定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竖子不悟,

内先腐败,失交树敌,终为夷戮,不亦宜乎。而李文忠等之功名,亦于此成矣。

时英法联军新破北京,文宗远在热河。虽和议已定,而猜忌之心犹盛。故恭

亲王关于借兵助剿之议,不敢专断,一面请之于行在所,一面询诸江南江北钦差

大臣曾国藩、袁甲三及江苏巡抚薛焕、浙江巡抚王有龄等,使具陈其意见。当时

极力反对之,谓有百害而无一利者,惟江北钦差大臣袁甲三(袁世凯之父也)。

薛焕虽不以为可,而建议雇印度兵,使防卫上海,及其附近,并请以美国将官华

尔、白齐文为队长。曾国藩覆奏,其意亦略相同,谓当中国疲弊之极,外人以美

意周旋,不宜拂之。故当以温言答其助剿之盛心,而缓其出师来会之期日,一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李鸿章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