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1 / 4)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李鸿章传》最新章节。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巡察河工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

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

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而已。戊已庚之间,鸿章奉命治

河,旋授商务大臣总督两广,在他人则为最优之差,面按之李鸿章一生历史,不

得不谓为投闲也。其闲之又闲者,为乙丙之间入阁办事,及戊戌八月至十一月退

出总理衙门,无可论述,至其治河治粤,固亦有异于常人者焉。附论及之,亦作

史者之责任也。

中国黄河,号称难治。数千年政论家,皆以之为一大问题,使非以西人治勿

士失必河之法治之,则决不可以断其害而收其利。当戊戌八月以后,李鸿章方无

可位置,于是政府以此役任之。此亦可为河防史上添一段小小公案也。今录其奏

议所用比国工程师卢法尔勘河情形原稿如下:一、雒口至盐窝沿河情形河身

黄河自河南龙门口改道以来,水性趋下,由北而东,奔流山东,入大清河,遂取

道入海。其始东奔西突,人力难施,至两年以后,河流已定,方筑堤岸。河流曲

折,其堤岸亦因之而曲折。迨河流变迁,堤岸不能俱随之变迁。临水远近不等,

然堤岸全无保护,任水漂刷。现在小水河面,约宽九十丈至一百五十丈,河底则

深浅不一,有河面宽处,水深仅四五尺,不便行船者,有河面忽窄,水深至三丈

者。河流朝夕改道,旋左旋右,临流之岸,即为冲刷,带至流缓之处,又淤为滩。

官民则任水所为,向无善策,惟于险处救急,决处补苴。而沿河常见岸土,于四

五足高处,塌陷入水,际此隆冬,水小流缓,尚且如此,化冻之后,大汛之时,

水大流急,更当如何?下游低岸如此,上游土山一带,不问可知。无怪黄河泥沙

之多,为五大洲群流之最也。大汛时堤内沙滩,全为漫淹,因河底浅深不一,河

身亦俯仰不一,故流水速率,处处不同。且下游之地极平,每里高低,不逾五寸,

河流甚缓。容水之地,日益以隘,淤垫日高,年复一年,险上加险。职此之故,

堤外之地,较堤内之滩,有低一尺者,有低至七八尺者。监工路过杨史道口时,

曾将河面测量,计水面宽百三十八丈,河底最深二丈三尺,流水速率一秒钟约四

尺。按此推算,每秒钟过水之数,约五万七千四百五十六立方尺,容水面积约一

万三千六百八十方尺。又在盐窝上游测量,计此处水面仅宽一百零二丈,河底最

深一丈二尺,容水面积约九千一百八十方尺。斯时杨史道口尚未合笼,太溜半归

决口,不走盐窝,理合声明。至盛涨时,过水数目,言人人殊。按照两处地方文

武官员所指示水志,计杨史道口容水面积应系三万六千一百八十方尺。盐窝容水

面积应在二万四千四百八十方尺。因大水速率,无从探询,致过水之数,不能复

计。然不知进水之数,断难定河面宽窄堤岸远近之数也。计自雒口至盐窝约三百

七十里。民埝,滨河之堤,谓之民埝,系民所修,官所守,为现时东水最要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李鸿章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