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穀梁传桓公
桓公(经一一)元年
春王。
(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其曰无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焉尔。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经一二)正月,公即位。
(传)继故不言即位,正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
(经一三)三月,公会郑伯于垂。
(传)会者,外为主焉尔。
(经一四)郑伯以璧假许田。
(传)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无田则无许可知矣。不言许,不与许也。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见鲁之不朝于周,而郑之不祭泰山也。
(经一五)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传)及者,内为志焉尔。越,盟地之名也。
(经一六)秋,大水。(传)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经一七)冬,十月。
(传)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
桓公(经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
(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与夷之卒也。
(经)及其大夫孔父。
(传)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何以知其先杀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谥也。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也。
(经二二)滕子来朝。
(经二三)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传)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于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
(经二四)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传)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为也。曰宋,取之宋也,以是为讨之鼎也。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
(经二五)秋,七月,纪侯来朝。
(传)朝时,此其月,何也?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于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己即是事而朝之。恶之,故谨而月之也。
(经二六)蔡侯、郑伯会于邓。
(经二七)九月,入杞。
(传)我入之也。
(经二八)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传)桓无会而其致,何也?远之也。
桓公(经三一)三年
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