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打更巡夜(1 / 4)

烽火戏诸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沉做客芙蓉山,风雪夜中,坐在门外竹椅上安静赏雪,茅屋草堂檐下匍匐着一条老狗,趴着的陆沉偶尔抬头看一眼坐着的陆沉。

陆沉看了一眼那条老狗,打趣道:“莫不是邹子又在看我?”

客大压主,身为主人的陆抬反而去到了山巅的观景台。陆抬从咫尺物当中取出一张白玉床榻,一手持名为白螺、与酒泉杯齐名的仙家酒杯,一手持金色长柄的雪白麈尾,一边饮酒,一边以麈尾轻轻拂去雪。

斜卧白玉榻,肘抵白瓷枕,谪仙在此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陆抬醉眼蒙眬,以麈尾打散无数鹅毛雪,举杯朗声道:“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嗓音变得轻柔,陆抬放下麈尾和酒杯,盘腿而坐,双手笼袖,细语喃喃道:“无人伴我。”

除了三个已在芙蓉山中款待贵客的嫡传弟子,他还有一个还在江湖远游的关门弟子,少年被陆抬在山水谱牒上取名为“近知”,有名无姓。

陆抬送给孩子一把竹剑,竹剑上有他以刀刻的“夏堆”两个极小的楷字。当那孩子第一次握剑的时候,陆抬就大笑着告诉弟子,你一定要成为剑仙、大剑仙。

陆抬除了传授这名关门弟子一门道法心诀、几个拳桩外,就什么都不教了,只是一口气丢给孩子足足三十二部剑谱。

其实陆抬在藕花福地这么多年,性情还是很散淡,什么魔教教主,什么问鼎天下第一人,都是闹着玩,所以如今境界才是元婴境,这还是福地飞升到青冥天下后,牵引天地气象,他顺势而为破的境。不然按照陆抬自己的意愿,反正俞真意已经不在了,他这个陆地神仙金丹客,还能当很多年。

认真上心事只有两桩:一是配合夫子种秋一起传授曹晴朗学问,再就是精心挑选、收取关门弟子,教他练剑。

陆抬闲来无事,便摊开手掌,掌观山河,看俞真意的处境。芙蓉山景象尽收眼底,陆抬每有心念所及,山河便随之显化在视野,只要他稍稍凝神,便是栈道栏杆上某处的积雪痕迹都会纤毫毕现。山下俗子寿不过百年,谁不艳羡云上神仙客。

寻常元婴境施展这门神通,消耗灵气心神颇多,而且很容易惹是生非,一旦被窥探之人境界不低,很容易被顺藤摸瓜,只不过陆抬出身中土阴阳家陆氏,学识驳杂,旁门左道的术法神通其实知晓极多,只是以往始终不太愿意主动去学。当一个人的见识过高后,往往容易生出惫懒之心,反而不如一知半解、懵懂之人那么拼搏奋进。

习武,读书,修行,一辈子都顺风顺水的俞真意,大概这辈子都不曾如此狼狈过。

那位白玉京三掌教好似挖坑不埋,将俞真意丢给了三个境界不低的晚辈。所以风雪夜之前,在栈道那边,练气士境界被压制在洞府境的俞真意需要一人面对三个各怀心思的敌对之人,尤其是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少年面容桓荫,最让他忌惮。

纯粹武夫陶斜阳,刚刚跻身远游境武夫。

南苑国护国真人黄尚,是呼风唤雨的金丹客。

桐叶洲飞鹰堡出身的桓荫,金身境武夫体魄,龙门境练气士,且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剑修。

反观俞真意,作为昔日藕花福地继丁婴之后的天下第一人,如今虽身为上五境修士,唯一的倚仗却只剩下一副远游境武夫体魄,只是转道修行将近三十年,他早已习惯了以山上的术法神通镇压打杀山下武夫,拳脚难免生疏几分。

俞真意绝对不愿意在这种时候与那三人厮杀,因为自己绝无半点胜算,关键是那位好似一人千面的三掌教,绝对不介意他俞真意的生死,至于陆抬那个家伙,肯定更不介意芙蓉山多出一具无须掩埋的尸体。

俞真意为了逃过一劫,可谓绞尽脑汁。他凭栏而立,气定神闲,先与黄尚叙旧,指点对方一番道法修行上的缺漏。俞真意玉璞境修为不在,眼光还在,故居高临下,黄尚修行路上的得失他一览无余。

俞真意又询问了如今这座福地这座湖山派的山门近况,担任南苑国护国真人的黄尚,显然是陆抬三个嫡传弟子当中对俞真意最为尊敬的一个,有问必答,看似帮着拖延了不少光阴。只不过真相是黄尚悄悄以心声跟陶斜阳和桓荫说道:“俞真意可杀。”

陶斜阳聚音成线,跟两个师兄弟笑道:“武运归我,所以俞真意必须死在我手上,除此之外,所有仙家机缘,于我而言连鸡肋都不如,你们只管自己算账去。事先说好了,谁敢坏我好事,事后出了师尊别业地界,我会与……桓师弟单独切磋一番。”

桓荫神色自若,以心声笑问道:“为何不是找黄师兄的麻烦?”

陶斜阳冷笑道:“找他麻烦,你小子会伺机捡漏,说不得连我们俩一起宰了,反正师尊收了关门弟子,对于我们的死活,一个都不在意了。我专心杀你,咱们黄国师肯定不会插手,只会袖手旁观,继续当他的护国真人,忧国忧民去。”

桓荫反驳道:“师兄错了,师尊其实自始至终,就对我们三人的死活从不上心。我们存在的意义,只是师尊的一门观道手段罢了。”

黄尚微微不悦:“桓荫你这番话,大逆不道,我会据实禀报师尊。”

桓荫嗤笑道:“黄大真人愿意讨骂去,随便你。到时候被师尊当个傻子看待,别怪师弟没提醒。”

事实上,三个师兄弟“坦言”之外,私底下各有各的对话。好一个各怀鬼胎。

所幸俞真意本身就是实打实的纯粹武夫出身,在涉足修行之前,武道一途就走在种秋之前。倒不是种秋资质不如俞真意,而是种秋太过分心,去当什么南苑国国师,真是贪心不足。世人所谓的文圣人武宗师,其实只会耽误种秋的武道登顶,不然那场十人之争,俞真意在成为仙人下山之时,种秋其实也该破开那个无形的天地瓶颈,得以跻身金身境。

俞真意虽然不知道这三人在聊什么,却早已心知肚明,今天一场恶战注定避无可避,眼前三人毕竟不是昔年好友种秋。

俞真意一边向黄尚询问湖山派和松籁国朝堂形势,以及他们那个小师弟问剑湖山派的过程,一边将怀中那顶作为白玉京掌教信物之一的莲花冠收入袖中一枚方寸物当中。与此同时,俞真意取出一顶形制有几分相似却是银色莲花的道冠,随手戴在自己头上。这个动作,俞真意做得极快。这时,俞真意背后长剑微微颤鸣,好似察觉到了对方三人心中的杀机,这份异象,使得原本已经准备拔刀出鞘的陶斜阳稍稍改变了心意,不着急出手斩去俞真意那颗大好头颅。双手已经藏在袖中、拈出两张金色符箓的黄尚,也不着急施展师尊传授的独门秘术为符胆“湛然点睛,雷霆大作”。

一张雨龙符,所绘蛟龙,鳞髯毕现,龙王张须。一张扬眉符,却绘有一把飞剑,蕴含沛然剑意,攻伐力道,相当于金丹境剑修的一记飞剑。

杀俞真意,黄尚当然不会吝啬本钱,反正都赚得回来。

陶斜阳有些眼馋俞真意背后那把长剑,虽是山上仙家物,只不过身为武夫宗师,多一把称手的神兵利器,谁会嫌多。只不过暂时分账,是陶斜阳杀人,刀剁俞真意头颅,桓荫取走剑,黄尚则分走那顶道冠。

俞真意当下所背长剑是他和种秋早年一起联手斩杀谪仙人时,夺来的一把遗物,剑身两侧分别刻古篆七字铭文:“秋水南华大宗师”和“山木刻意逍遥游”。长剑是法宝品秩,要逊色于那顶银色道冠。

黄尚瞥了眼俞真意头上那顶道冠,确实觊觎已久,只是本以为这辈子再见道冠都难,更别提将其收入囊中了。不承想世间缘法,如此妙不可言。自己不但亲眼再见道冠,而且还有机会亲手将其戴在头顶。只是一想至此,黄尚立即收敛心神,哪怕自己得手,也应该交给师尊才对。说不得师尊到时候一个开心,就会随手赏赐给自己,若是师尊不愿,黄尚也绝不敢多想。三个弟子当中,确实数黄尚最为老实本分,他也算不得什么性情阴沉之辈,只不过当了多年国师,自会越来越杀伐果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