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三、忍成万事:掌握忍让处世的谋略
1.忍让,成就大业的强者心态
古人说:“百行之本忍者为上。”忍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是一种强者的心态。小不忍者则乱大谋,凡成就一番大业者,都善于忍耐。
“忍”字从字形上看,是心字上面加了一个刀刃的“刃”字,其意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刀,直插在人的心头。想一想,谁能不望而生畏呢?所以,若无大智大勇,很难理解“忍”之精髓。
“忍”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古时关于“忍”有很多解释:
《说文》中说:“忍,能也。”
《广雅·释言》中说:“忍,耐也。”
《荀子·儒效》中说:“志忍私,然后能公之行忍性情,后能修。”
《晋书·宋伺传》中说:“两敌相对,惟当能忍之,彼不能忍,吾能忍,是以胜耳。”
《左传》中说:“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
先哲们对于“忍”的思想有许多经典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
宋代大学问家程颐也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把忍看成是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看出人的品德操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就人应该具有忍耐的精神这个问题谈到他的看法:“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陆游说:“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也是看到了人生行事过程中忍的必要性。
早在元朝,便有两位饱学之士许名奎、吴亮专门编纂了《劝忍百箴》和《忍经》传给后人。
清朝道光26年间,出版了《忍字辑略》。这本书中说:“金入火生光,草入火生烟,苦难一也。此言耐苦犹耐火也。善忍者成如金,炼去心渣益明,不善忍者反是,怒气所薰,无不染也。”又说:“古圣贤豪杰所以立大德而树立业者,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能忍。”
自古以来,人们对忍已有许多阐释,吴亮的《忍经》也面世多年,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关于“忍”的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
具体说到忍,其内涵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表现出来的克制人性中的卑劣行为和欲望的思想。
其次,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高度自我牺牲精神。
其三,为了某种利益的获取而忘我奋斗的精神。
其四,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特定人物身上表现为计谋的运用。
忍显示着一种力量,是内心充实,无所畏惧的表现。忍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
忍不是低三下四,忍气吞声甘愿受他人摆布,或者是受人欺侮,逆来顺受,不去反抗。忍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那些表面上盛气凌人、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人,内心则是空虚软弱的。忍一时仿佛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便宜,也许就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而那种事事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往往自己反而吃了大亏。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它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于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则很容易把事情弄糟,甚至是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则有助于帮助我们去处理这些问题。
我们要和各种人打交道,所以要能正确地去包容各种人,各种看法,各种行为。
汉朝的吕蒙正式被封为宰相,正准备上朝时,朝中的一位官吏,站在门帘处指着他说:“是这个小子当了宰相吗?”吕蒙假装没听见。这时与吕蒙同行的官员一定要问清楚这个人的姓名,吕蒙坚决不许,说:“倘若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会一生也忘不了,不如不问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