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库全书》——写给《读书》杂志的两封信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季羡林全集(第八卷·杂文及其他二)》最新章节。

关于《四库全书》

spanclass="content-word-small"——写给《读书》杂志的两封信/span

今天写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谈一谈《读书》上发表的诗、文讽刺挖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问题。你们是消息灵通人士,关于《存目》和另外一套类似的丛书的关系和产生过程,不会不知道。最早想出出《存目丛书》的主意的是中国东方研究会的刘俊文教授,这里面就有了一个先来后到问题。有人再想出《存目丛书》,就应该慎重考虑是否妥当。我不懂专利法,这里大概没有专利的问题,但是我们文化人似乎应该考虑一个道义问题。然而事实上却不然,双方唱起了对台戏。我方并没有登台。

《存目丛书》的产生过程就是这样,之所以造成目前这种局面,《存目》方面无咎可辞。

至于《四库全书》和《四库存目》是怎样产生的,文章已多,我不必重复。总之,在乾隆直接的主持下,动员了一大批雇员和学者——光是学者就有四千多人——可说是倾全国之力,完成了这一部大书。乾隆的政治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编纂者在个别地方有所删削,这也是事实。鲁迅先生曾谈过这个问题,称之为“四库残书”,也不能说毫无根据。但是到了今天,几百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四库全书》还是有用的。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了文渊阁本的《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在大陆上转印,一销而光。如果没有用的话,为什么有人出钱买呢?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社会效果起决定作用。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我觉得《四库全书》的用处或者功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查起来方便,我最近写《糖史》,很多资料就来自《四库全书》,我不管春夏秋冬,不顾酷暑严寒,几乎天天跑一趟北大图书馆,主要的吸引力就来自那里的《四库全书》。

第二个功绩是《四库全书》保留了一些如果不搜集在一起就会散佚的古籍,关于这一点,王绍曾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论之详矣,请你们参看一下。

我们现在搞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就是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收入《四库全书》的那一大批书。详情无法在这里叙述,我们坚决相信,《存目》会起到同《四库全书》一样的作用。

我有点博士买驴的意味了,说了半天,还没有谈到主题。我的主题就是你们杂志上连续发表的妙文和妙画。我不理解为什么有几件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极为有利的事,你们偏偏出来唱反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言论自由,但也有反讽刺挖苦的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本来想充当一次哑巴,现在已经逼到哑巴头上,不说话不行了。我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总怀疑,你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四库全书》。你们不妨驾临图书馆去翻阅几分钟,这样总比闭着眼睛瞎说要好,这样也能保护你们自己的面子。我还有进一步的猜度。当前有三“大”,可你们挖苦讽刺了《四库存目》和《传世藏书》,对那一个最大的“大”却只字不提,原因究竟何在呢?是你们不知道吗?还是有不可告人的隐秘?

本来还想写下去的,但信确已太长了,最后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勇气把我这封信在《读书》上作为“读者来信”发表?

1995年2月16日

昨天早晨写了一封长信,有渎清神,心甚不安。但是,我如骨鲠在喉,一吐为快,不得不写,不过我自觉吐得还不够。昨天既然吐过了,今天不妨再继续倾吐。我们相识也有些年头了,把我的想法吐给你们也是应该的。

我今天不再买驴了,开门见山,只谈“续修”《四库全书》的问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洞中避难所》《捡垃圾》《青仙问道》【武林文学】《回到过去做财阀》【笔墨阁】《洞中避难所》《欢迎来到我的地狱》《嫁给铁哥们》《石破天穿越令狐冲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季羡林全集(第八卷·杂文及其他二)》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