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中国人该读什么书

季羡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跨世纪中国人该读什么书

这确实是一个大题。大题可以小做,并不难。我只须随便想出几本书,根据编者的指示,“最好在每个书名下写三五句话”,几句话写完,便万事大吉,可以交卷了。

但是,如果想大做,便十分困难。中国有12亿人口,文化和爱好各异。即使针对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其数量也极为可观。俗话说“众口难调”,我哪里会有调众口的能力呢?

想来想去,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还是写虚一点好。所以,我就先务一点虚,讲一讲该读的书的大范围,顺便写上几本书的名字。

现在什么都讲“跨世纪”。我体会,其意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再过五年,一个新世纪就来到眼前了。到了新世纪,人们都应该有“万象更新”的意识,有点新精神,有点新活力,干点新事情,搞点新创造,使自己和人们耳目都为之一新,不管男女老幼,都努力成为一个新人。

我们现在谈该读的书,也应该着眼于此点,否则就毫无意义。既然讲新,就必须先知道旧,新旧是对比而形成的。同21世纪的新相比,过去和现在都属于旧。专就读书来讲,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整个社会的情况,我说不清。我只能说一说我比较了解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情况。我总的印象是:其量颇为可观的学者,知识面不够广,文理科分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当前世界思想界和科技界最新的发展不够关心,如此等等。特别是理工科的学者普遍轻视文科,这同当前的社会风气和某些人的倡导有关,这里用不着详谈。我只想指出一点:历史和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科技的发展是有限度的。文理泾渭、楚河汉界的想法和做法已经陈旧了。现在国内外有识之士,已经逐渐感到这一点。世界学术发展的方向,即使还不能说是全方位的,但在某一些方面,渐渐消泯文理的鸿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许多崭新的学科出现了,人们的眼界大大地开阔了,过去没有提过的问题,现在提出来了;过去没有使用过的方法,现在使用起来了。人们眼前,豁然开朗。我们面对着真理又向前走近了一步。我在上面曾谈到努力成为一个新人的问题,这就是成为新人的最重要的条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季羡林全集(第八卷·杂文及其他二)》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