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
秋分将至,大地的体温开始逐日下滑,出行的路人有意无意套上了秋衣,奔向各自的人生旅途。
秦怀春作为省农委副主任,又是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也加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奋斗图腾中。
省农委大楼的多功能报告厅拉起了红色条幅,林海省农业口各方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听秦怀春解读国务院《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督的意见》的政策文件。
种子行业终于迎来了政企分家和市场监督的双向改革,秦怀春在水稻育种行业摸爬了四十多年,见证了我国种子行业的坠地和发展,他的发言,具有跨时代意义。
大会上,他梳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种子市场机制的引入,到九十年代种子企业的初步建立,以及《种子法》的诞生,直到现在改革监督意见的形成。
秦怀春做梦都没有想到,临近退休的他,盼来了政策的诞生,改革意见的提出表明了新时代育种现状的崛起,也点出了问题所在。
秦怀春知道,一次事关林海省种业的大洗牌即将开始,一批新鲜血液即将注入到这次改革浪潮中。
但偏偏这时候,不如意之事比肩接踵般的袭来。
二零零六年的凤凰城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台风“沧海”登陆林海省已经第三天,十月金秋,正是稻黄米香的时节,但对于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的所有师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一个礼拜。
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周,尹振功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愁眉不展,他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椅子上,瘦弱精干的外表下,透着师者风范,沉着的眼神穿过黑色金属镜框,盯着电脑显示屏。
预报显示,未来十天,东南风将继续维持在六级到七级,雨量中,无晴。
再等下去,今年的大米将颗粒无收。
尹振功作为秦怀春的助手,马上带着五位研究生做最后的抢收工作。
秋收虽来,喜悦全无。长时间降雨,加上水稻进入完熟期,稻秆上的稻穗因湿度过重,已经出现发芽现象。看着穗上的白色芽尖,尹振功的脸色异常难看。
“老师,稻子都发芽了,咱们今年的种子还能卖出去吗?一百多亩的育种圃再不抢收出来,这十年来的育种工作就全完了。”
他叫崔挽明,高高瘦瘦,生了一对智慧的眼眉,在尹振功的几个学生里,数他专业觉悟最高。望着穗上的白色胚芽鞘,万蚁食心般难熬。
尹振功直起腰,雨水从草帽檐淌到脸颊,他甩了几下脑袋,勉强睁开眼。
“着急也没用,老天爷不关照,咱们只能辛苦点,女同学都回大棚里避雨,男同学跟我干,没有办法,再不干,真来不及了。”
崔小佳和苏慧望了望对方,异口同声的跟尹振功说,“老师,我们不歇也不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再说了,多我们两个人,你们也能加快进度。”
崔挽明和刘君什么也没说,秦志杰擦了一把嘴角的雨水,半眯着眼对苏慧说,“要不你两上去吧,我们仨跟尹老师干就行,你们女生在水田泡时间太长不好。”
“女生怎么了,科研无界限,更何况咱们做的是粮食安全的大事,我一点都不觉得苦。”
崔小佳看了眼苏慧,表示赞同她的意见。
一行六个人,一位教授带着他的五位硕士研究生,顶着无情的雨点,穿着雨衣,手里拿着剪刀和橡皮套,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品种选育种工作,对育种家来说,这是一年中最令人高兴的时候。
只不过今年的选种比较特殊,优中选优是水稻系谱法育种的原则之一,但要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大量的株系中挑出好的品种,难度显然很大。
这是秦怀春老先生一辈子的心血,上万份的水稻品系,累积了数十年,现在却抵不过老天的一句玩笑。无论如何都要收回来,无论如何都不能断种,穗发芽的品种就多收点,只要保证一个穗有一粒种子不发芽,这个品种就能在来年延续下去。
雨水浸透了他们衣服,尹振功眼睛只有这一百多亩的水稻育种基地,他忘记了他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泡在雨水里,不分你我,不分师生。虽然近两年他的心慢慢偏向了学术研究,对大田育种开始了淡化,但遇到紧要时刻,他还是会冲在前线。
也许这就是科研的勤奋和探索,更是对成果的珍惜和继承。
两个小时后,尹振功藏在衣服兜里的电话响了,他没有接,过了一分钟又响,还是没接,于是这个电话就像催命一般的纠缠着他,让他追心刺骨般难受。直到他把手机从塑料袋里掏出来,毫不客气的骂过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