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祝英台饶恕杨妙真
数月后,因襄阳守将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整日贪杯无暇军纪,致使赵范所率克敌军在此刻暗中勾结蒙军甘愿为其内应,之后趁赵范醉酒之时,打开襄阳城门引阔出大军入城,赵范见襄阳难守便携带家眷以及金银细软弃城逃去。
进入襄阳后,蒙古元帅阔出于襄阳兵分两路南下,其意欲合围荆门军,从而攻取江陵府;随后,东路军在蒙将斡耳叔率领下接连攻克枣阳军、随州,后又破德安府挥师荆门军。
阔出则亲率蒙古步军、马军数万由襄阳府南下攻宋,并率先破宜城、郢州,继而阔出寻思宋军已难敌御其蒙古铁骑,荆门军不足为惧,江陵府更是唾手可得,便任由蒙军兵将于前往荆门军沿途尽行烧杀抢掠,并接二连三对各州县黎民与残余宋军极尽杀戮与祸害。
蒙军两路夹击荆门军边报传至临安城内,理宗于朝堂上大为惶恐言道:丞相,诸位卿家,如今蒙军对荆门军将形城合围之势,若荆门军有失,江陵府危矣;丞相郑清之出班奏言:臣启皇上,蒙军南下荆门军已无异议,为今之计只有诏令庐州梁山伯率定襄军千里驰援,方能解江陵之危,请皇上定夺。
理宗回言道:那就依丞相所奏;继而理宗取过朱笔伏案写道:‘圣谕,襄阳已失,荆门军破在旦夕,定襄军都统制梁山伯旨到之日,即刻率领麾下定襄军驰援江陵守卫长江,不得有误’。书写完毕,理宗取过天子印玺加盖于圣谕之上,之后抬头对郑清之言道:劳烦丞相即刻派出八百里加急送往庐州,郑清之叩首称是,理宗神情沮丧返回内宫。
接过圣谕后,郑清之慌忙赶往枢密院,随后命禁军虞候方云以八百里加急赶往庐州传旨,方云自是不敢迟疑,将圣谕放于怀中便快马直往庐州;数日过后,方云来至庐州城东门且取出禁军腰牌,城门守将识得是皇宫禁军便不予拦阻,方云遂跨马直入定襄军行辕,到了行辕门口,方云翻身下马快步进入行辕高呼道:皇上有旨,定襄军梁山伯接旨。
此时,梁山伯、祝英台正与钟平云诸将以及杜杲、邱泽惠、曹仁勇商议抗蒙事宜,听得行辕外有人高呼接旨,慌忙率众人跪拜于行辕内言道:臣梁山伯恭请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方云取出圣谕念道:圣谕,‘襄阳已失,荆门军破在旦夕,定襄军都统制梁山伯旨到之日即刻率领麾下定襄军驰援江陵守卫长江,不得有误,钦此’,
梁山伯听后复率诸将领旨谢恩,之后方云又言道:梁将军,圣谕已经传下,末将即刻返回临安复旨,请将军留步,即刻赶往江陵府就是;梁山伯接过圣谕便与祝英台、钟平云诸将躬身相送方云,方云亦跨上马背向临安而去。
见方云远去,梁山伯言道:曹大人、杜将军、邱将军,庐州就劳烦诸位镇守;杜杲回言:请将军放心,安丰军在,庐州城在;曹仁勇接言道:请梁将军放心,下官自会不遗余力协助两位将军。
梁山伯听后满是欣慰,遂即命钟平云传令虎卫、豹卫、勾魂军与马军即刻开拔前往江陵府,同时命中军至均州,令周泰率领龙卫亦前往江陵回合,中军领命便快马赶往均州;梁山伯亦同祝英台、钟平云与唐啸风六人率领定襄军虎卫、豹卫、勾魂军、马军一路绕道南下。
经过数日兼程,梁山伯、祝英台所率定襄军先后经淮南西路过安庆府,继而马不停蹄进入荆湖北路汉阳军,之后于汉阳军稍作安歇;而定襄军龙卫统制周泰与副统制陈纪勇也率领一万龙卫,经京西南路穿过神农架进入荆湖北路峡州一带,后因大雨难行,周泰便传令龙卫于峡州安营扎寨。
蒙军阔出两路大军已将荆门军合围数日,荆门军城民与兵士固然浴血守城,但终是难敌蒙军夹击,阔出在围城七日后用火炮轰开荆门军北门;而蒙军东路军斡耳叔也在弩箭与掷石机攻击下夺取了荆门军东门,荆门军守将陈再兴与诸统制、统领亦悉数殉难,残余宋军便纷纷逃亡江陵府而去。
荆门军被蒙军攻陷分别传至汉阳军梁山伯大营以及峡州定襄军龙卫周泰大营,梁山伯与周泰得报后亦不敢再做停留,周泰遂即命龙卫由峡州开拔,昼夜兼程赶往江陵府西门,梁山伯则传令周斌、谭方龄率定襄军马军先行驰往江陵府,之后与钟平云、祝英台亲率虎卫、豹卫、勾魂军也赶往江陵。
定襄军行至复州路时,忽然探马回报称,有千余蒙军由德安府方向杀出,并于前方八十里列阵,为首乃一女将,梁山伯听后大惊,寻思莫非那蒙军已知晓驰援江陵府一事,但蒙军已经夺取荆门军,江陵府危在旦夕,梁山伯不敢迟疑便率虎卫、豹卫与勾魂军迎向蒙军,而周斌、谭方龄所率马军此刻已进入江陵府潜江县,周泰、陈纪勇所率龙卫也已进入江陵府枝江县。
梁山伯督率定襄军来至蒙军阵前,同时横枪立马摆开阵势,虎卫、豹卫与勾魂军皆是刀枪相向弯弓搭箭,这时陈凝霜近前言道:将军,凝霜看那女将不是别人,乃当年唐州城外女匪首杨妙真;梁山伯凝神看后回言:正是那杨妙真,没想到杨妙真竟又叛降蒙古。
祝英台听后问道:将军,这杨妙真何许人也?陈凝霜接言道:夫人,杨妙真为原保宁军节度使李全之妻,李全与杨妙真曾归降淮东制置使贾涉贾大人,孰料李全反复无常,反出淮东大营认金贼作父,后又被赵葵、赵范两位将军诱杀,杨妙真便消失无踪,直到凝霜随将军唐州一战又逢杨妙真,凝霜与之交锋数十回合并险些将其擒获,却被杨妙真部属以乱箭救走,孰料今时杨妙真又转投蒙古。
这时,只听那杨妙真言道:宋将可是梁山伯?梁山伯回言:正是本将,当年唐州饶你一命,今却又叛降蒙古于此地阻拦大军,休怪本将剑不容情;杨妙真大笑言:梁山伯听仔细了,此处就是你埋骨之地,姑奶奶在此已恭候多时。
陈凝霜接言道:女贼好不知耻,唐州一战本姑娘不忍杀你,今日却又螳臂当车,真个是自作孽不可活;杨妙真听罢大呼纳命来,继而扬鞭策马抖动梨花枪向阵中杀来,陈凝霜也拔出长剑正欲迎上,祝英台带马言道:凝霜妹妹且慢,让姐姐去会她一会,话毕,祝英台紧握绣鸾刀拍马杀向杨妙真。
来至阵中,祝英台言道:杨妙真休得猖狂,祝英台来取你性命,说着挥手一刀斜劈杨妙真,杨妙真侧首避开,挺起梨花枪扎向祝英台胸口,祝英台将绣鸾刀收回横于胸前,双手紧握刀柄向上平举格开梨花枪,旋即运力横斩杨妙真,杨妙真慌忙回枪竖起接下绣鸾刀,继而将枪尖由下而上斜挑祝英台面部。
祝英台拖刀回防撩开梨花枪,遂即拍马上前迎头劈下绣鸾刀,杨妙真带马退后三步,继而托起梨花枪架住绣鸾刀,并乘势扭动枪柄横扫祝英台,祝英台便撤回绣鸾刀护于胸前运力格开梨花枪,同时斜扬刀尾挑向杨妙真左肩,杨妙真复回枪压下绣鸾刀,祝英台趁杨妙真压枪之际,左手于后背拔出玉鲛剑由杨妙真右肩劈下,杨妙真瞬时大惊,旋即身形左转翻身下马。
祝英台这时又还剑入鞘,继而双手紧握绣鸾刀斩向杨妙真,杨妙真见大刀劈下只得由祝英台马腹翻滚至另一侧,并随之起身挥动梨花枪从地上扬起横扫祝英台腰部,祝英台见枪尖到来便手握绣鸾刀双脚离开马镫,同时顺势跃上马背,施展金雁功掠至梨花枪枪头,继而借弹力跃向杨妙真身后。
祝英台于跃过杨妙真头顶时,挥手一记绣鸾刀挑向杨妙真后背,只见杨妙真侧身后转并扬起梨花枪拨开绣鸾刀,祝英台此时已平稳落于地上,而后祝英台扬起绣鸾刀,杨妙真横握梨花枪又战至一起。
唐啸风眼见祝英台刀法娴熟,身法飘逸遂对梁山伯言道:将军,适才夫人好身法,将金雁功与绣鸾刀合二为一挥洒自如;梁山伯回言:杨妙真枪法也是愈发精妙,适才杨妙真转身拨开绣鸾刀,亦是敏捷飘逸镇定自若。
陈凝霜接言:昔日唐州一战,凝霜依仗金雁功尽占先机,若论剑法凝霜自叹不如杨妙真枪法,而今杨妙真枪法更是精进,一杆梨花枪飘然灵动愈发轻灵自然,夫人能将绣鸾刀、金雁功相辅相成,取胜自是必然。
宋若雪接言道:将军,依若雪看来,夫人似乎无意中伤杨妙真,对杨妙真一招一式间皆是留有余地,若是夫人全力,想必那杨妙真十招之内必败无疑;梁山伯回言:想必是夫人爱惜杨妙真之才,言罢,梁山伯与众人继续观战。
黄尘中,杨妙真与祝英台又交锋之十数回合,忽然只见杨妙真右膝微曲,右手挺枪扎向祝英台胸口,且左手于身后取出六把飞刀掷向祝英台面部,祝英台挥下绣鸾刀压下梨花枪,蓦然惊见数道白光闪过,祝英台便在压枪之际身形向左侧身,同时后仰躲过飞刀,继而起身搅动绣鸾刀捅向杨妙真。
杨妙真大惊忙收枪护于胸前,继而运力沉下梨花枪,意欲压下绣鸾刀,祝英台却在此时身躯疾速向前,右手亦翻转绣鸾刀击打梨花枪,梨花枪瞬间被绣鸾刀磕飞而去,眼看绣鸾刀将插入杨妙真胸口,杨妙真手无长枪便闭目待诛,其麾下兵士俱是惊恐万状,意欲相救又不知如何是好?
祝英台却在此时收回绣鸾刀,同时左手拔出玉鲛剑,架于杨妙真脖颈言道:李夫人得罪了,英台无意伤及夫人性命,望夫人能率所部归降朝廷,英台可于将军面前为夫人进言;杨妙真听后言到:杨妙真技不如人死有何惧,今日不能为先夫报仇雪恨,惟愿一死相随。
梁山伯见祝英台已擒下杨妙真,便挥下湛卢剑传令定襄军杀至,杨妙真所部亦握刀挺枪相向而来;就在这时,祝英台对杨妙真所部言道:尔等听着,你家夫人今已归降大宋,望尔等听从夫人之命放下兵刃,否则你家夫人将人头落地,尔等也难以活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梁祝后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