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山河破碎,小皇帝福州登基

第五十五章:山河破碎,小皇帝福州登基

千里之外,斜阳西下,枢密使文天祥、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枢密院事刘祒六人以及七八名被俘宋将亦在元军押解下北上多日;当行至一幽林时,元军见天色已是薄暮便停下暂作休息,文天祥等人思及临安城破,俱是食之无味而弃之,元军对文天祥等人不食自是不屑理会,继而于帐外食用肉脯,畅饮美酒,酒足饭饱后元军便轮流巡查。

一个时辰过后,巡查已萌生倦意斜倚于大树旁,而吴坚、贾余庆、谢堂、家铉翁、刘祒五人及被俘宋将也已酣然入睡,文天祥则悄然挪动身躯靠近禁军虞候郑胜,郑胜见文天祥到来心领神会,只见郑胜反着双手,小心翼翼解开文天祥手腕绳索。

文天祥双手获得自由亦解开郑胜身上绳索,之后文天祥与郑胜趁着夜色向南逃去,元军待到天明时放发觉文天祥与一宋将不见踪迹,惊慌之余便四下找寻,经过一番找寻,元军未发现文天祥踪迹便迁怒于吴坚、贾余庆等人,元军一番拳打脚踢便继续北上。

临安府内,伯颜在经过一番杀戮后决意亲自镇守临安,同时命元军万夫长噶尔一路南下追杀宋室残余,噶尔大军出得临安后便走马夺取绍兴府,之后整顿兵马后直取婺州。

而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江万载、钟平云以及龙骧军节度使周泰、龙骧军大将军陈纪勇所率龙镶军护送下由婺州经过处州,稍做休息便又启程赶至温州江心寺;张世杰、陆秀夫也先后率残部到达,随后在江心寺于江万载、钟平云、周泰会合,两军合兵一处便再而南下进入建宁府,紧接着不敢松懈径入福州。

文天祥与郑胜经过多方打听询问也已向南逃至建宁府,随后在福州与江万载、钟平云、周泰、陈纪勇、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左丞相陈宜中以及益王、广王相会;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江万载、钟平云、周泰立于城隍庙外谋划计策,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与右丞相陈宜中、龙骧军节度使周泰于庙中守护益王、广王,三衙禁军护卫城隍庙四周,陈纪勇率领龙骧军于庙外巡守。

只听陆秀夫拱手言道:江大人、文大人、钟将军、周将军,本官意为朝廷不可一日无君,大宋不能一日无主,吾等当效仿李纲丞相当年,今时拥立新主以承大统;钟平云接言道:陆大人所虑甚是,益王、广王虽然年幼亦可择一而立,然则元贼于身后紧追不舍,吾等要早做防御为是。

张世杰回言:吾乃武将出身,领兵据敌可在谈笑之间,至于此事但听江大人、陆大人吩咐就是;江万载接言道:依老夫看来,可委派良将阻击元贼,其余人等择机拥立新君以告天下;文天祥接言:本官愿率领大军阻击元贼,若是功成亦可向北谋取江浙。

周泰接言道言:龙骧军愿同文大人一道共抗元贼北复江浙;陆秀夫听罢复言:如此说来,诸位皆同意拥立新君,吾等遵太祖当年皇命立长不立幼,当拥立益王殿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由广王殿下为副元帅,文大人率本部兵马与周将军率龙骧军阻击元贼,江大人、钟将军、张将军共同掌管禁军、侍卫马军、侍卫步军予以辅佐再度中兴;言罢,文天祥、江万载等人皆无异议,江万载又言道:今已夜深,诸位就先行休憩,待入得临时行在时再行登基大典,随后陆秀夫、钟平云众人便各自安歇。

数日后,赵昰、赵昺在文天祥、陆秀夫、钟平云、张世杰、周泰护送下进入福州行在,而后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江万载、钟平云拥立赵昰称帝是为端宗,且改元景炎。

与此同时,江万载、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钟平云众人尊杨淑妃为皇太后垂帘听政,继而加封赵昺为卫王,江万载为摄行军中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陈宜中为左丞相、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钟平云为同知枢密院事、周泰为龙镶军节度使兼兵部尚书、陈纪勇为龙骧军大将军使兼殿前禁军都指挥使、陈炳允为侍卫马军指挥使兼兵部左侍郎、赵有成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兵部右侍郎,江万载众人皆叩首谢恩。

文天祥躬身出班言道:禀太后、皇上,如今元贼尾追相逼,臣以为可取海道北复江浙;而左丞相陈宜中亦出班言道:太后、皇上,江浙已被元贼窃取,贼首伯颜又亲自镇守恐不易复收,故臣以为文大人与其北复江浙,不如挥兵南剑州阻击元军南下。

杨太后此刻也唯恐元军攻取福州便回言:丞相所虑不无道理,劳烦文丞相率领精锐至南剑州抗击元军,江万载深知太祖遗训,武将不得干政亦不便多言;周泰见懿令已下出班言道:回禀太后、皇上,臣愿率领龙骧军与文丞相共赴南剑州;陈炳允、赵有成也躬身奏言:臣亦愿同往南剑州抗击元贼报效朝廷,望太后、皇上允准。

杨太后听后甚是喜悦,随后起身掀开珠帘言道:三位卿家忠心为国,孤心甚安,孤家代大宋臣民谢过众卿家,言罢杨太后便躬身致意,文天祥、江万载、钟平云、陆秀夫、张世杰一应文武忙惶恐叩拜。

随后,杨太后懿令退朝,文天祥出得行在便对江万载众人言道:江大人、陆大人、张将军、钟将军,本官与龙骧军即刻便奔赴南剑州,此次前去陈将军、赵将军随军前往,城内禁军、步军、马军就有劳江大人、张将军、钟将军督率。

江万载回言:文丞相安心就是,老夫与两位将军自会全力以赴保护皇上;之后文天祥、周泰辞别江万载众人,之后与陈炳允、赵有成率领龙骧军以及所部万余赴南剑州聚兵抗元。

文天祥、周泰率领大军离开福州后便由西北进入南剑州,而宋端宗赵昰此时也在陈宜中、杨太后裁决下降诏令扬州李庭芝、姜才来福州勤王;禁军王佐接过圣谕亦经海道入两浙西路平江府嘉定县,登陆嘉定县后,王佐不敢耽搁便换乘快马进入淮南东路通州,后又过泰州悄然赶往扬州。

此刻,两淮安抚制置使李庭芝立于城楼上,李庭芝凝望着元军大营忧心忡忡,缘由扬州军民抗击元贼已有数月,扬州在李庭芝镇守下先后多次击退元军攻城,从而使扬州固若金汤令元军望而止步,但元军将扬州重重合围亦是危极。

‘数月前,元军统帅伯颜在夺取建康后便令阿术攻击镇江府,伯颜自率大军直逼临安,而后阿术乘勇攻打镇江,镇江在坚守数日后城破而归元,阿术遂即传令大军北上扬州,李庭芝接到探马回报遂坚固城防枕戈待旦。

元军抵达扬州城下,李庭芝亲率军民便展开浴血拼杀,阿术几乎用尽了所有箭弩、火铳仍是对扬州奈何不得,望着元军伤亡与日俱增,阿术便传令大军于城外重重合围,十多日后,扬州城中粮食已尽,死者满道,而宋将夏贵却在淮西乞降元军,淮西元军也在降军引领下合击扬州。

在接连攻击无果后,阿术便由攻取改为招降,并随之派遣使者持诏书来招降李庭芝,李庭芝见到后亦传令打开城门放进使者,元军使者入城后便被李庭芝愤然处死悬挂于城楼之上,同时李庭芝在城楼上烧掉了诏书以明志,阿术城下看罢恼羞成怒却又奈何不得。

而其他各州、府元军却频传捷报,淮安知州许文德、盱眙知军张思聪、泗州知州刘兴祖都因粮尽而归降元军;但扬州城内,李庭芝仍在征收民间积粟供给守城兵勇,民粟食尽,李庭芝又命令扬州各级衙署官员出粮,官员家粮食吃尽便又命军中将领出粮且掺杂牛皮、麸蛐供应兵勇;守城宋军感激李庭芝抚恤再生之恩,纷纷表示誓死效命,李庭芝依然晨昏不怠登门巡视。

阿术见招降不成便又集结火铳军、箭弩军、马军、步军四路出击,经过日夜相攻亦是折羽而归;继而,阿术上书忽必烈请求赦免李庭芝焚烧诏书之罪欲促使扬州速降,忽必烈接到阿术奏报自是允准。

待阿术将赦罪诏书投上城楼时,李庭芝仍然不予理会,阿术无奈之时得悉临安已在月前被伯颜攻下瞬间大喜,随后阿术于营帐内挥下施援书信,信函上严明诚请伯颜借得火炮以助攻城,书罢密信,阿术便派遣中军向临安伯颜大军告援’。

李庭芝于城上一阵凝视,见元军大营仍然按兵不动便转身下楼,抬头又见骄阳正中,李庭芝便向行辕而去;王佐此刻也在通报名姓后,由扬州东门防御使陆风带领下,飞马驰往两淮安抚制置使行辕。

进入行辕,王佐于院中等候,东门防御使陆风径直进入大堂,李庭芝此刻也刚从城楼返回,抬头只见一禁军装扮之人立于院中,而东门防御使陆风却直入大堂;李庭芝且行且言道:陆将军不在东门防守可有要事禀报?

陆风听得是李庭芝声音便转身躬身回言:禀将军,这位将军为禁军王佐将军,王将军奉皇命来扬州传达懿令;王佐听罢也躬身道:末将禁军王佐参见制置使大人;李庭芝回言:王将军免礼,既然皇命在身就请将军宣诏。

王佐遂即从怀中取出懿令言道:两淮安抚制置使李庭芝接旨,李庭芝与陆风跪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王佐念道:‘懿令,孤家扶持皇上现于福州克承大统抗击元贼,奈何元贼一路南下孤家甚是不安,福州虽有龙骧军、禁军守卫,也只能保得一时无虞,孤家与百官合议,决意由李卿家返回福州辅佐皇上,故加封李卿家为右丞相,望李卿家能以江山社稷为重速至福州,钦此’。

李庭芝与陆风复叩谢圣恩起身接过圣旨,李庭芝转身对陆风言道:陆将军,你即刻知会朱焕将军与姜才将军来行辕议事,知会过后返回东门即刻,陆风领命后便转身而去;李庭芝又言道:王将军请入堂内稍作等候,待本将军交代扬州防务,便可前往福州见驾,而后王佐与李庭芝进入大堂饮茶等候。

稍时,淮东制置副使朱焕与扬州步军指挥使姜才进入行辕来至堂中,两人见礼李庭芝后亦拂衣坐定;李庭芝言道:朱将军、姜将军,这位是朝廷传旨禁军王佐将军,朱焕、姜才与王佐又相互致礼。

李庭芝又言:王将军由福州传下圣谕,圣谕令本使即刻赶往福州见驾辅佐幼主,故本使决意与姜将军亲率七千兵马南下福州,劳烦朱将军代本使节制两淮兵马抗击元贼;朱焕起身言道:将军放心,朱焕誓与扬州共存亡,李庭芝见朱焕决心甚勇便示意其入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我是一颗武装卫星》【绝密小说网】《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晋末长剑》《惊悚乐园》《惊悚乐园》【酷狗小说】《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带着超市大逃亡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梁祝后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梁祝后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