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商业机密

两个商业机密

仔细回顾海底捞的成长历程,服务致胜,正是其成功秘诀。那么,这样的经营思路(spanclass="zy20"或者说整体战略/span)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这要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个人体悟说起。

1994年,张勇在四川简阳县城支起了四张桌子卖麻辣烫,这就是海底捞的雏形。当时,张勇是四川拖拉机厂的一位电焊工。摆弄焊条与操持麻辣烫可并不是一回事,但半年后,张勇硬是靠一毛钱一串的麻辣烫挣到了一万元钱。

张勇后来说:“我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也不知道,店址选得也不好。要想生存只有态度好,客人要什么,快一点;客人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点笑脸。刚开的时候,不知道窍门,经常做错,为了让人家满意,结果送得比卖得还多。结果,客人虽然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愿意来。”

这段朴素的话里其实已经揭示了两条商业的巨大秘密。

第一,“客人虽然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愿意来”。

众所周知,顾客光临各类餐馆,当然会事先挑选一个口味不错的门店。如果某一家餐饮店的口味没法让顾客满意,那么,口味就等于是一个驱逐令,这第一次光临也就等同于最后一次光临了。如果顾客明明知道“东西不好吃”,但还是愿意来,一定是顾客在此前的服务中得到了另外的(spanclass="zy20"或额外的/span)东西驱动着他再一次前来。既然口味早已经被否决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服务了。也就是说,服务可以弥补口味的不足。

在《商界》杂志的一篇报道中,记录了这样一个事例:

创立之初,海底捞生意并不好。冷冷清清几天过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拨客人。让张勇没想到的是,结账时客人竟然一致评价:味道不错。

等客人一走,张勇品尝了一下自己做的火锅,发觉底料中放入了过多的中药而味道发苦,简直难以入喉。这样的火锅也能得到客人的好评?张勇反复思忖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优质的服务,弥补了味道上的不足。

这个故事虽然略有夸张之嫌,但其中的内涵是不言而喻的。张勇认定了这一点后,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他都二话不说,一一加以满足。

很多经营者苦心孤诣在口味上下血本,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往往忽略了服务。但张勇却反其道而行之,从相对比较容易着手的服务起步(spanclass="zy20"此时的他/span,spanclass="zy20"并无餐饮特长/span,spanclass="zy20"也只能从服务着手/span),反而歪打正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海底捞能捞多久》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海底捞能捞多久》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