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布雷顿森林会议——创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45.布雷顿森林会议——创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944午7月1日,参加联合国会议的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BrcttonWoods)举行联合国货币和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协定。”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国际经济会议,一般都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大会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次大会由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任主席,成立了三个专门委员会进行具体工作。美国财政部货币专家怀特主持第一委员会,讨论建立基金组织问题;英国财政部官员、经济学家凯恩斯主持第二委员会,讨论世界银行问题;第三委员会由墨西哥人爱德华多,苏亚雷茨主持,研究国际金融合作的其他问题。由于美英两国在1943年华盛顿会谈中已就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原则达成了协议,因此,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各项讨论仅在“怀特方案”的框架内进行。

重组战后国际经济,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这是美英两国在战时就已经认识到的。

早在1941年,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就指示其助手哈里·德克斯特·怀特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制草拟计划。1942年3月,怀特根据他本人提出的关于设立战时盟国间银行机构和稳定基金组织的“盟国货币与银行行动计划”以及建立仅由西半球国家参加的国际稳定基金计划,草拟了“联合国家稳定基金与联合国家及联盟国家复兴银行计划草案”,此项方案中关于稳定基金部分于1943年4月7日由美国政府正式公布,定名为“联合国家外汇稳定基金”方案。

“怀特方案”主张,在战后设立一种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本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证券认缴,认缴份额取决于各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等因素。“方案”拟定建立一种与美元发生联系并有固定含金量的国际货币单位——“尤尼它”,它可与黄金相互兑换,在成员国之间自由转移,并可用来向“基金”购买外汇,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会员国应固定其货币的汇价,非经“基金”同意不得任意改变。若会员国出现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申请购买所需要的外币,但其数额最多不得超过该国认缴基金的份额。“方案”规定,债权国可自行处理国际收支的顺差,债务国则应对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单方面的调节;“基金”应有监督和干预会员国国内经济事务的主动权;对一切重大问题的表决须经4/5多数票通过,而会员国的表决权则应由各国向“基金”缴纳的份额决定;“基金”的总部须设在认缴份额最多的国家。

“怀特方案”的各项规定表明,美国政府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战后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但又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要达到真正恢复多边自由的世界经济的目标,若能恢复金本位制当然最为理想。因为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较小,能够保证国际金融及贸易的稳定发展。然而,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恢复金本位而遭遇的种种困难仍历历在目。美国虽在二次大战中积聚起巨额黄金储备,但仍不敢像当年英国那样,冒险为恢复和维持金本位而根据国际收支状况来调节国内经济。正因为如此,怀特设计了一种有规定含金量的“尤尼它”,想以此来稳定会员国的货币汇率。而“尤尼它”的储备基金是由各成员国认缴的黄金、货币及政府证券组成,对美国经济的压力不至于过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金本位体制的机制,并能避免直接恢复金本位所带来的风险。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双挂钩以后,美国也只承担了向外国中央银行和政府按官价以美元兑换黄金的责任,风险大大缩小,但因美国占了很大一部分基金份额,美元因与“尤尼它”直接联系而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仍可执战后国际金融的牛耳。

美国虽在二次大战后成为世界首富首强,但也无力包揽天下,要想顺利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制,还必须取得英国的积极合作。英国虽在战争中经济实力遭受严重打击,但英镑在当时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伦敦也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由于英镑区的关系,当时世界贸易约有40%仍以英镑结算。若能促使英国与美国合作,放弃歧视性货币安排,尽快恢复英镑的自由兑换,则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大局可定。因此,美国在筹划战后世界经济重建的过程中一直以英国为主要谈判对手。

英国在战争中经济大损,疲弱不堪,再也无力像一次大战以后那样,挑起整顿国际金融的大梁。然而,英国政府也不愿轻易放弃英国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中的重要地位,受制于美国。早在1941年9月,当时任财政部顾问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便提出了一个“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在美国政府公布“怀特计划”的同一天,英国政府也用官方白皮书的形式正式发表了“凯恩斯计划”。

当“凯恩斯计划”推出之时,英国政府已意识到战后英国在对外经济中有两项艰巨任务。一方面,英国要尽量保全“帝国特惠制”和“英镑区”,以此确保英国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中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估计到战后经济恢复需要大量进口商品,而其出口又一时无法增加,要尽力设法使战后必将出现的对外贸易逆差不至于成为英国恢复经济的重大负担。因此,“凯恩斯计划”便力图为英国在战后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