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世界的100次变革(下)》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81.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954年2月,川流不息的火车,将成百上千的青年送到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去开垦处女地——生荒地和熟荒地,解决国家的粮食不足问题。这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措施。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出任前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他开始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当时,前苏联的粮食严重不足,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1940年的水平。1953年的粮食储备不仅低于1951年和1952年,而且低于1940年,但粮食的消耗却增长了50%。没有必要的粮食,国民经济就不可能顺利发展。在1953年9月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农业生产的停滞,根本原因是偏离了“物质利益原则”,农业生产没有与农民的利益挂钩。会议通过农业改革措施,包括扩大农业投资,提高肉类、牛奶、羊毛、土豆和蔬菜的收购价格,免除农民拖欠的债务,减征农民自留地的税金。赫鲁晓夫还决定缩减全国农业机构的人员编制,把这些机构中的农业专家,派到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等农业生产第一线。以前,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秋收之后,才能领取报酬。赫鲁晓夫决定,要让他们预先得到报酬,授权集体农庄按月向农民发放现金。

1954年1月,赫鲁晓夫为了能尽快解决粮食问题,向中央建议开垦西伯利亚和哈萨克等地的荒地。2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共青团员的集会上讲话,号召全国各地的共青团员参加开垦荒地的运动。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54年的粮食收成比以往要好得多,但并没有解决前苏联粮食匮乏的问题。赫鲁晓夫视察了全国许多地方的农庄和农场,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扩大对农业的投入,允许农庄和农场在生产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到1955年底,前苏联已经开垦出几千万公顷的新耕地,为国家增产了不少粮食。从1954年到1958年,农业产量年均增长8%,大大超过1950年至1953年的水平,1958年粮食产量达到1.34亿吨。

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农业增长的速度减缓,荒地提供的粮食逐年下降。1961年12月,赫鲁晓夫为使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决定改变耕作方法。当时,前苏联许多地方采用休耕的方法,让土地每年休耕一段时间。赫鲁晓夫不想看到全国有大片土地休耕,在50年代就要求雨量充沛的地区取消休耕制,后来又要求南方干旱地区也要停止休耕制。这时他进一步要求全国都取消休耕。

尽管赫鲁晓夫采取了种种措施,但农业依然徘徊不前。1963年,前苏联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解决国内的粮食需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开局成为柔弱虫母》《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燃文小说网】《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神话:灵性支配者》【废柴流小说】《肝到厨神才算开始》《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戈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世界的100次变革(下)》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