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日本近代化的曙光——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世界的100次变革(下)》最新章节。

58.日本近代化的曙光——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德川幕府多次颁布海禁和严禁基督教的法令,并严格限制对外通商。但是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励精图治,迅速崛起,并且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对东亚甚至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这个国家号称“神国”,是所谓“诸神保护的国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对自己的臣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忠君报国”、“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

到了17世纪初,国家权力落到了由德川家康创立的被称作“武家政权”的德川幕府手中。德川家康(1542~1616年),原是一个地方诸侯(日本人称作“大名”),在多年的群雄争霸战争中势力逐步扩大,并于1600年关原之战中击败了与之对立的大名,奠定了日后总揽天下的基础。1603年,德川家康从日本天皇那里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并在江户城(今东京)创设了封建军事专政政权。此后,德川一家世袭相承,经15代将军,在日本维持了长达260余年的幕府统治。

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名义上的首脑是天皇,但实权已落在德川家族的手中。当时幕府将军把持着全国最高土地所有权,直辖全国耕地总面积的约四分之一,是最大的封建领主。并且,还掌握着全国的商业城市和矿山,垄断着对外贸易,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在政治上,德川幕府名义上是“大将军”,实际上自称“大君”,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大权独揽。最典型的是,幕府并不设在首都,而在江户办公,处理国家大事,往往自作主张,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德川幕府在日本全国实行了“幕藩体制”,这是一种金字塔般的制度,德川幕府将军端踞于其顶,下面由各诸侯支持。为了获得大名的拥护,德川家族把掠夺来的土地分封给260家大名,各地大名则必须宣誓效忠将军,遵守幕府法规,听从调遣。大名的领地和统治机构叫作“藩”,意即幕府的屏障。并按亲疏关系,把200多个藩分为亲藩、内藩和外藩,将军依靠亲藩、内藩,对边远的外藩大名严加防范。大名又把自己的领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分赐给自己的家臣,他们属于将军和大名之下,被称作武士。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杀死平民可以不受惩罚,是幕府将军统治人民的主要力量。

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幕府一方面拼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尤其把宋朝理学家朱熹的学说定为国学,禁锢人民的思想,压制他们的反抗情绪;另一方面,推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不同其他国家建立任何关系,把整个日本严密地封闭起来。

18世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他们为了争得政治上的地位,摆脱封建统治,对幕府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而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堪忍受苦难的生活,反抗的情绪也日趋高涨,接连爆发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这些反抗斗争,严重地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将领柏利率领舰队两次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港通商。幕府屈服于列强的炮火,连续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和关税协定,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

1863年12月,长州藩讨幕派高杉晋作率领以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击败保守派,夺取了藩政权。随后,萨摩藩讨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这两股力量结成讨幕联盟,成为全国讨幕运动的核心。他们一方面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以调动农民、商人和中下级武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军事上武装自己,购置大量的西方先进武器,与幕府军队抗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追书书】《我在大夏窃神权》《官人官色》《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噩梦使徒》《大明:嘉靖修仙啦》《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穿书后成了狼孩》《高武纪元》《泰昌大明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世界的100次变革(下)》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