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强烈的好奇心
孙中山从小就表现出许多优秀的品质,但是假如他一直待在家乡,也许就永远是一个农民,他的眼界,他的见识,他的交往,他所接受的影响,肯定会与那时一般中国农民没有两样,也就不可能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能够接触外部世界,有两个条件,一是他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当地村民有出洋谋生的传统;另一个是他的大哥孙眉出洋谋生获得成功。
香山县地处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的南部。翠亨村距离县城石岐29公里,距省城广州120公里。
向南37公里就是当时处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的澳门,东南方又隔海与英国控制的香港相望,距翠亨村不远就是珠江的入海口之一的金星港,这里经常有外轮停泊。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当地人更有机会接触到外部世界。广东几乎村村都有人出洋。
孙中山出生时,翠亨村里十家就有七八家有人出洋谋生。这样,孙中山小时候就能听到一些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
其实,孙中山对西方世界的真正了解,是他的大哥孙眉给他带来的机会。
孙中山12岁那年,闯荡檀香山数年的哥哥孙眉回到家乡。这次孙眉回乡,一是应父母之命回乡与同乡姑娘谭氏结婚,二是准备招一批乡亲们前往檀香山。
当年孙眉到檀香山之后,先在一个华侨经营的菜园里当工人,这样工作了11个月。
后来,孙眉又转到一个夏威夷人开设的农牧场,做了几年长工,并积蓄了一些钱。
当时的夏威夷,人口稀少,荒地很多,于是,当地政府奖励垦荒,一般人通过努力都能分到荒地,进行开垦。
当了几年长工之后,孙眉就跑到夏威夷的第三大岛茂宜岛去垦荒,慢慢积累了一些资本,开设了商店与畜牧场。
由于他勤奋肯干,经营有方,他的农牧场规模越来越大。鼎盛时,孙眉的农牧场占地一千多亩,饲养了大量的牛、马、猪、羊和家禽,并且兼营酿酒和伐木等产业,成了一个华侨资本家,被当地人称为“茂宜王”。
大哥孙眉出洋之后,常常写信回家,报告他在海外的见闻,详细告诉家人檀香山那边政治、风俗的情况,以及他本人事业的成功。
孙中山得到这些信息之后,产生了强烈的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的意愿。
经过几年的打拼,孙眉经营的农牧业因成效显著而受到夏威夷政府的重视。
那时,夏威夷糖业生产发展迅速,急需大批劳力,因而在1878年6月回国前,孙眉获得了夏威夷政府的特许状:多招华人来檀香山大兴垦务。
此时的孙眉不但身带巨资,而且阅历经验都很丰富,与在老家务农的孙眉已判若两人,大有衣锦还乡之感,这在翠亨村及附近引起不小轰动。
由于在外生活了七年,孙眉的经验学识,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比家里人要丰富得多。他对外面世界的介绍,对孙中山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
这次回来,孙眉随即在家乡附近设立了移民事务所,与人合股接管一艘航海商船,作为移民之用。
孙眉经常详细而生动地向孙中山和乡里人介绍檀香山的景色物产,介绍他自己成功的经历,鼓励人们到檀香山去谋生。
他对孙中山说:“到那边去,只要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将来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
哥哥孙眉回乡极大地影响了孙中山,他强烈要求随大哥出洋,离开翠亨这个落后而黑暗的地方,到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政俗优良的檀香山去。
私塾的学习,与孙中山的志趣格格不入。他的兴趣渐渐地转移到了一些外出谋生的人发迹荣归的方面去了。
但是不管孙中山怎样恳求,父亲就是不答应。在孙达成看来,已有两个弟弟死在那里,自己的长子虽然暂时风风光光地回来,但也是为生活所迫,拿着生命冒险,不能让小儿子再离开家。
不久,孙眉带着从家乡招募到的一百多人乘船出洋了,而孙中山则被留下来。这让孙中山十分失望。
哥哥走后,孙中山一直闷闷不乐,憋着一肚子的气,渴望出洋的意愿一直没有泯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