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完成学业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坚持完成学业

1883年11月,孙中山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告别好友,乘船来到香港,进入了英基督教圣公会办的中等学校拔萃书院,继续他的高中学业。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一个叫区凤墀的基督教传教士补习国文。

不久,经区凤墀介绍,他结识了美国牧师喜嘉理。这年年底,孙中山和上海转来香港的好友陆皓东在这位牧师主持下,在香港的美国纲纪慎教会礼拜堂受洗,正式加入了基督教,主持受洗仪式的就是喜嘉理牧师。

孙中山受洗登记册上署名为“孙日新”,来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他给自己起的新名字,也是他的教名。

后来区凤墀用“日新”的谐音又给他多起了一个名字,叫“孙逸仙”,寓意“自由神”。他在香港和广州念书时以及伦敦蒙难后,都是用的这个名字。

1884年4月,孙中山又转学到香港中央书院,继续求学。

中央书院建于1862年,是香港第一所由英国当局所办的官立中学,也是一所新式英语学校,校长、教员均来自英国著名大学,他们思想开放。

这是一所十分优良的学校,教学质量很高,中国近代有不少著名人士都曾在这个书院求学。

孙中山在学校认真学习各类课程和攻读中外文书籍,也加深了对西方科学、社会以及政治制度的认识,尤其是对英国国会的发展、王权与人民的斗争的经过,西方共和国的组织、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以及19世纪欧洲的革命等都有深刻了解。

像在檀香山时一样,孙中山仍然学习很努力,白天专心听课认真复习,夜晚还请人辅导,在全班学生中他的英文最好,深得学校教师们的赞许。

他勤学好问,常对人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样能知?”他爱读诸子百家的著述,涉猎群书,知识面广,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通天晓”。学校的一切都很顺心,孙中山心中自然也十分舒畅。

但是好景不长,这年的11月,孙中山忽然接到大哥的信,说檀香山的生意遭到失败,如今要扩充经营,但因过去有些财产用了他的名义,需要他前来协助。

接到信后,孙中山只好辍学前往檀香山。

孙眉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孙中山在翠亨村捣毁神像,引起众怒,不得不避走香港。

如今又在香港正式受洗,加入了洋教。孙眉认为,弟弟的这些活动都是胡作非为。

他还认为,弟弟所以如此胆大,如此不听话,一定是因为他仗着自己有钱。

他觉得这笔钱划在弟弟手里很危险,说不定将来会闯大祸,连累家人。

他真后悔把一部分财产划给了弟弟,决心收回这部分财产。但律师告诉他,这笔财产既然已经过户给了弟弟,契据上有弟弟的签字,要收回也得由弟弟自愿放弃,亲笔签字才行。

没办法,孙眉只好写信给弟弟,谎称生意失败,骗弟弟来檀香山。

孙眉向孙中山说明了这一切,然后叹口气道:“不是哥哥不心疼你,我给你一部分产业,是想让你回去以后成家立业,为祖上争光,不是让你拿来闯祸的。我担心,你手里有了钱,将来会闯更大的祸,以至连累全家的人,所以我打算把这部分产业暂时收回,等你以后改正了再说。”

像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一样,孙中山的父母以及长兄孙眉都希望孙中山这位孙家的二儿子,走一条循规蹈矩,在大众看来安分守己的路。

孙眉的一番话,说得推心置腹,语重心长,可孙中山听来却很不是滋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孙中山》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孙中山》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