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开放思路(1 / 2)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提出开放思路

虽然,孙中山有了毕业执照,但是,却没有资格在香港行医。这是因为,香港西医书院那时刚办了几年,办学还不是十分正规。学校的课程虽然尽力模仿英国标准,但也没有完全按照英国标准进行安排。

而且由于办学条件有限,除了大部分课程与实习尽量利用雅丽氏医院的人才与设施之外,化学、生物、物理、公共卫生、病理学、细菌学等还必须要借用香港其他医学机构的人才与设备,因此教学多有不便。

为了安排好首届毕业生的工作,校方也积极努力。在校方的努力下,港督罗便臣爵士就写信给英国驻华公使,托他向当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推荐这两人,说这两人学识优良,能吃苦耐劳,请予任用。

1881年李鸿章就在天津创办一家培养西医人才的医学馆,正需要各种人才。

并且李鸿章本人又是西医书院的名誉赞助人,而且对西医的印象也不错,所以李鸿章很快就写信给罗便臣,让孙中山、江英华到北京去等待任用,每人每月暂时发给50元的薪水,并说要给两人“钦命五品军牌”的头衔。

孙中山当时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借此到北京活动,所以答应了。

不久,孙中山、江英华在老师康德黎的陪同下前往广州,到两广总督衙门领取“钦命五品军牌”的证件,然后进京。

他们在两广总督衙门遭到了刁难,办事人员说他们必须要填写家庭三代人的履历,考察合格后才能给他们发牌。孙中山十分气愤,一怒之下由广州返回了香港。

孙中山既不能在香港行医,北上的希望也落空了。而在当时,西医在内地还没有得到人们的信赖,中国普通百姓信赖的还是自己的中医。

孙中山如果到内地行医,一时是打不开局面的。幸好这时候,澳门士绅何穗田等人邀请孙中山去澳门行医,而澳门的镜湖医院也愿意为孙中山的行医提供便利条件。

于是,1892年秋天,孙中山来到澳门镜湖医院挂牌行医了。

镜湖医院是澳门中国绅商于1871年集资创办的,是澳门最大的一家慈善医院。医院专门用中医中药为当地贫民提供免费治疗。

由于孙中山学的是西医,因此到了镜湖医院之后,他就向医院主事提出,医院除了用中医中药之外,还应同时兼用西医西药。

为了使贫苦病者也能廉价地用上西医西药,孙中山到镜湖医院就任不久,就努力争得院方的支持,借银1440两,租下草堆街84号办起了“中西药局”。

这是一幢简陋的木结构两层楼房,楼下的铺面作药局,楼上是寓所。那时,他使用的名字是孙逸仙。

在澳门开业数月,孙中山就因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声誉鹊起,就诊者络绎不绝。

不仅当地华人十分信赖他的医术,就是当地的葡萄牙人也纷纷请他治病。

孙中山不但医术精明,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而且服务态度认真,待人亲切。

那时慕名前来求诊的病人非常多,遇上大的手术,康德黎老师还亲自从香港来澳门指导。

有一次,孙中山为一位病人切除了一个鸡蛋大的结石,这在当时已是难度很大的手术了。

有一位61岁名叫陈宇的人,患沙林病八年,一直没有治好,病人痛苦异常,孙中山给他动了手术后,十多天就基本痊愈了。

又有一位西洋女子难产,母子生命垂危,经过孙中山的抢救,母子皆安康无事。

有一位卖面食的人,患肾脏水肿,“肾囊大如斗”,经过孙中山的精心治疗,不久即行走如常。

大隆纸店两人,误为毒药水烧伤,孙中山用药敷之,不久就痊愈。

某客栈两夫妻闹口角,女方半夜吞鸦片自杀,第二天送到孙中山那里,经过抢救安然无恙。

香港安抚署文员尤其栋患吐血症多年不愈,中医束手无策,经孙中山医治,一月见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谁教你这么御兽的》《华娱调教师》《谍海青云》《晋末长剑》《游戏搞到一个亿》《领主又红名了》《天命在我》【虎牙小说】【四九看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孙中山》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