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革命方向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

思考革命方向

孙中山和宋庆龄从广州回到上海,住在环龙路63号。一天,四位旅美回国的华侨,去拜访孙中山,临走时客人小声问卫士:“孙先生住的房子太不像样了,这是他自己的么?”

卫士说:“他哪里有房子!这房子是租的,每月要付65元租金。”

华侨们说:“一位做过惊天动地大事业的人,竟连住的房子也没有!我们一定要替他想想办法。”

当时,这四位侨胞正准备合资在上海开办一家化妆品工厂,他们决定拿出一笔钱来,购买一座住宅送给孙中山。

这几位同胞把住宅修整和布置好以后再来拜访孙中山,请他搬进新房去住。

孙中山听后忙说:“送房子给我?不可!不可!我怎能接受你们这样的重礼?”

侨胞再三解释,说明这完全是帮助他革命,孙中山才同意接受。过后,他和夫人便搬进新居。

从此,这个莫利爱路29号,即现香山路7号,就成了孙中山和夫人的住地。为内忧外患所苦的孙中山,一时感到“了然无助”,以至“外方纷法,殊不欲过问”。

1918年至1919年间,孙中山便潜居在侨胞赠给他的住宅中,怀着“痛心疾首”的心情,从理论上总结自己“奔走国事三十余年的经验教训,认真探索下一步路该怎样走。”

他发愤著述,写出了《知难行易的学说》,又名《孙文学说》,即《建国方略》之一的“心理建设”和《实业计划》即《建国方略》之二的“物质建设”两本书。加上他1917年写的《民权初步》即《建国方略》之三的“社会建设”,便构成了他的主要著作《建国方略》全书。

此外,孙中山还写成了《八年今日》等重要文章。他希望在行动受到阻难,无力挽回局面的情况下,自己的著作能“启发国民”,“唤醒社会”。

《民权初步》的写作意图,孙中山说明是教给中国人行使民权的第一步的方法。

他认为,中国人“一盘散沙”的状态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集会有禁,文字成狱,偶语弃世”的专制制度造成的。

孙中山分析:“今后民国之安危如何,则全视民权之发达如何耳。”

《孙文学说》是孙中山哲学的代表作。它打破知易行难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行之非艰,知之维艰”的新见解,阐述了“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的道理。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使中国富强起来而制定的经济建设大纲。他认为经济建设问题是“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

在吸收外资实现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不能影响国家主权。他说:“唯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此外,孙中山还主张“化兵为工”,安排被裁减的军人去筑港修路和开发长城外沿地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孙中山》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孙中山》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