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坚强性格

《孙中山》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铸造坚强性格

孙中山出生时,家中除了父母之外,还有祖母黄氏,大哥孙眉、姐姐妙茜,后来又有了妹妹秋绮。一家有六七口人要吃饭,可是家里不但家底薄,而且劳动力也少。由于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结婚比较晚,生孩子也晚,到幼子孙中山出生时,孙达成已经53岁了,而到幼女孙秋绮出生时,孙达成已经是58岁的老人了。

在农村,尤其在家庭生活一直不宽裕,负担较重的人家,一个男人到了五十多岁,已经算是人到老年了。可是,孙达成却还要负担一家六七口人的生活。

孙中山出生时,大哥孙眉只有12岁,虽说可以帮助父母干一些农活儿了,但还没到支撑门户的年纪,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家中的家底,家庭的劳动力结构,注定了孙中山幼年时代,只能在贫困中度过。

为了生存,孙中山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劳动。母亲除了操持家务,纺纱织布,供应一家人的衣物外,还要裹着小脚,下田干农活儿。孙眉、孙妙茜、孙中山兄弟姐妹,无一例外地要帮父母干活。

孙中山童年时代家境十分贫苦。像所有贫苦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很小就开始承担家庭的部分劳作,刚刚6岁,他就跟随姐姐妙茜上山砍柴草、去塘边捞水草喂猪,干农活,十分勤劳。

年龄再大一些,又下田插秧、除草、打禾、放牛,有时还跟随外祖父驾船出海捕鱼取蚝。每年,孙中山要替人牧牛几个月,换回用牛主的牛给孙家犁翻两亩地的工价。

艰苦的生活,使孙中山亲身体验了当时社会广大农民的悲惨境遇,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蒙胧地察觉出社会的不公平。尽管这朴素的觉悟还不免带有几分孩子的天真,但这却是后来革命思想在他的身上扎根的土壤。

孙中山曾经对人说:“我所以要坚决革命的原因,是为了不愿意让中国农民的生活长此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

日本友人宫崎滔天曾问过孙中山:“你平均地权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

孙中山回答说:“我受了小时候境遇的刺激,感觉到在实际和道理上都很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我不是生长在贫困农民家的孩子,说不定也许会忽视这个重大问题。”

由于长期参加劳动,孙中山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好身体,也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劳俭朴的品性。

小时候的帝象,非常的勤劳懂事,经常会跟着姐姐一块儿去下地干活,为父母分一些负担。

一天下午,帝象和9岁的妙茜到山上打柴。这五桂山上草木丛生,野花放香,活跃的山雀不停地唧唧喳喳,逗引着爱捉小鸟的帝象。

帝象打了几捆柴,已到下午,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了。妙茜走近帝象放下柴捆说:“阿弟,看你累得满身大汗,快歇息吧!”忙用衣襟给他擦汗。

“我不累。”帝象笑着说。

“今天打了这么多柴,阿妈看到一定很高兴。”阿姐笑着把帝象拖到山石上坐下,从围兜里掏出一个番薯,送到帝象手里说:“你肚子早饿了,拿着吃吧。”

“阿姐,你常饿着肚子,把番薯省给我吃,我不饿,还是你自己吃吧!”帝象坚决地推回番薯。

阿姐看着懂事的阿弟,心疼地说道:“男仔用力多。你打了这么多柴,肚子早空的咕咕叫了,快拿去吃吧。”

小帝象知道姐姐一片诚心,如果不吃,她又要像以前那样,会急得哭起来。于是,帝象接过番薯,把它一掰两半,自己留下小的,把大的一半递给阿姐说:“我们都吃。”

“我不要,我真的不饿。”阿姐推辞着。帝象一听,忙转身从阿姐手中夺番薯,咬了一口,却停着发愣了。

“阿弟,你在想什么?”阿姐见帝象发愣,奇怪地问道。

帝象说:“村外的地里,种的都是稻谷,村上人却吃不上米饭,只能天天吃番薯。而东家不种田,为什么天天都能吃米饭?”

阿姐不假思索地回道:“人家说东家命好,有福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大明:嘉靖修仙啦》《仗剑独行斩鬼神》《我不是文豪》《全民星海时代》《贼天子》【创读小说】《我能继承角色天赋》《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荣耀小说网】《神农道君

钟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孙中山》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