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大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spanclass="content-word-small"第六十二节:/span
拉大旗,创大业
毫无疑问,曾国藩墨絰出山,目的就是要创一番大事业。
要创大事业,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旗帜,或者说口号。
第二:定位。
我们先说旗帜。
曾国藩是干过兵部左右侍郎的人,也就是说曾国藩虽然是个文人,对带兵打仗并不完全是门外汉。
虽然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但是曾国藩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知兵”的,毕竟在兵部干过。
正是因为干过兵部侍郎,比较“知兵”,所以曾国藩一开始就对官军绿营兵不抱任何希望。
前面我们写过一节“绿营兵,你的名字叫弱鸡”,全面分析过绿营兵的种种陋习。
当时的绿营官军早就腐朽不堪,没有任何战斗力。
曾国藩对当时官军的总结非常到位:“虽岳王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义;孔子复生,三年不能变革其恶习”。也就是说,绿营兵积重难返,孔子再生也扶不起这坨猪大肠。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官军绿营兵的绝望。
如果曾国藩继续走官军的老路,必然会走进死胡同,死路一条。
当时官军最大的问题出在思想上,概括起来八个字:“文官爱财,武官惜命”。
大清朝自开国以来,已经升平了200多年,这200多年虽然偶尔有一些地方民变,但是总体来说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升平日久,文官只知道捞钱,武官再也没有马背上得天下的豪迈。
俸禄领着,好日子过着,吃着火锅唱着歌,谁还记得怎么骑马?怎么打仗?
曾国藩励志要改变积习,针对“文官爱财,武官惜命”这八个字,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六字真言:“不爱财,不怕死”!
一个人想要领导好一个团队,必须廉洁自爱,现在的说法叫做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你自己屁股底下就是一坨屎,你怎么敢去办其他人呢。
以身作则,是带好一个团队最重要的素质。
不爱财,不怕死,一句话就解决了文官和武官的两个积习:贪财、怕死!
这个大旗一打出来,大家对曾国藩的看法迅速两极分化。
首先站出来的是地方上的文武官员。
文官说:千里当官只为钱,你说不要钱,什么意思?
武官说:太平军那么厉害,你却鼓吹不怕死,什么意思?
但是底层的老百姓和有操守的底层读书人,却对曾国藩钦佩有加。
这个在朝廷的大染缸里摸爬滚打了13年的中央大员,居然还能出淤泥而不染,不爱财不怕死,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确实难能可贵。
于是在曾国藩的身边,形成了一股反对势力,地方文武官员。
同时也凝聚了一群支持他的人:底层老百姓和底层读书人。
这两群本来就水火不容的人,前面的那群人给曾国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后面的那群人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曾国藩的创业史,就是和这两类人的较量史。
旗帜已经打出来了,那么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定位。
放在今天,定位就如同职业规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