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鏖战武汉三镇(一)(1 / 2)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晚清民国120年(第二部):曾国藩的创业生涯》最新章节。

spanclass="content-word-small"第九十节:/span

鏖战武汉三镇(一)

岳阳是武汉的门户,也是湖北的门户。

占领岳阳之后,武汉门户洞开,整个湖北也门户洞开。

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长江的控制权,长江江面,完全被湘军水师控制。

获得水上控制权的湘军则如虎添翼。

从岳阳出发顺江而下,武汉就近在眼前了。

湘军陆军则在塔齐布的带领下,携洞庭湖大胜的余威,趁机扫荡湖北南部的太平军,为攻打武汉做准备。

塔齐布的推进一帆风顺,湖北南部崇阳咸宁一带的太平军很快被扫平,湖北南部肃清,为攻打武汉解除了后顾之忧。

扫清外围之后,曾国藩带领湘军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直取武汉。

在距离武汉城外六十里的金口,湘军驻扎下来,设立前线总指挥部,准备攻打武汉。

此时的武汉三镇,本来是由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在把守,韦俊也是一员猛将,如果有他在,太平军和湘军还能一战。

但事有不巧,此时韦俊被杨秀清召回南京,而之前的前军统帅曾天养又在岳阳一战中牺牲,所以此时的武汉,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

镇守武汉的是太平军的两个首领,一个石凤魁,一个黄再兴。

石凤魁粗通文墨不谙军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粗人,大字不识几个,又没有什么战略头脑。

让他来镇守武汉三镇这么一个战略要地,实在是如同儿戏。

这也为太平军在武汉失利埋下了隐患。

此时太平军的军力部署,主要分江南江北两部分。

江南为主,江北为辅。

江南依托省城武昌,是太平军的大本营,也是武汉三镇最主要的防御基地,是太平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

在江北还有汉阳城,但是汉阳城没有坚城,太平军临时搭建了城防工事,防御力不如武昌,是次中心,辅助江南的武昌城防。

武昌和汉阳,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中间以水军联系,往来自如。

当然孤城难守,于是太平军在汉阳和武昌城外,又分别成立了两座大营,协助主城防守。

汉阳城外,太平军建了花园大营:

花园大营深沟高垒,营外是深沟,营内是木头堆砌的高墙。

在高墙之上,挖出炮眼枪眼,安置大炮百余门,守军近万人,是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

城南的武昌城外,也同样建立了洪山大营,和武昌互为犄角,协同防守。

也就是说此时的武汉地区,太平军的防守据点有4个:

在江南和江北,分别是汉阳和武昌两座坚城,坚城之外在树立两座大营,花园大营和洪山大营,江南江北的人员调动依托长江水道联系。

前后四座堡垒互为犄角,形成一个防御体系,这样的配置,如果用来对付绿营兵,估计是绰绰有余。

但是很不幸,这次来的不是绿营兵,这次来的是湘军,一支升级改良过的虎狼之师。

1853年9月中,已经肃清湖北南部地区的湘军,水陆大军抵达武昌上游六十里地金口,双方形成对峙。

大战在即,曾国藩又一次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

议题:讨论如何攻打武汉三镇。

湘军毫无疑问是具有绝对的战略优势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顶点中文网】《谁让他修仙的!》《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华娱调教师》《我还能苟[星际]》《文豪1978》《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重生之贵妇》《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晚清民国120年(第二部):曾国藩的创业生涯》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