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怀庆(焦作)之战(1 / 3)

spanclass="content-word-small"第五十一节:/span

怀庆(焦作)之战

7月4日北伐军大部渡过黄河。

7月8日,进入焦作西面的沁阳县,在当时叫怀庆府,如果你不知道怀庆在哪里,请翻到前面看一眼地图:靠近今天的河南焦作!

从大运河走势图可以看出,大运河在河南山东境内的这条支流,其起点就是怀庆。

这一段大运河的流向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也就是说,如果攻下怀庆,那么太平军就控制了这一段大运河的源头,在源头上集结,然后顺大运河东下,可以直逼满清老巢天津、北京。

这也是之前太平军的战略部署。

如果大家还记得前面第一本的内容,在太平军进攻到桂林的时候,出现了转机。

过了桂林之后,中国河流的流向已经从由北向南(两广地区)改为从南向北(两湖地区)。

两广地区的河流向南流,入中国南海,两湖地区的河流向北汇入长江,入中国东海。

也就是说,太平军在打到桂林之前,一直是逆流而上,而打到桂林之后,变成了顺流而下。

太平军顺着河流流向,依靠舟船之便,把粮食弹药家属补给,全部放到了船上,形成了一个流动的后援补给仓库,从此之后,太平军无后顾之忧,行军速度大大加快,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无敌。

而这一次,太平军能否重演之前顺流而下的好戏呢?

这就要看北伐军能否打下焦作。

很多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学者,往往忽略了怀庆战役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太平军的怀庆战役,这是不对的。

怀庆之战的意义,甚至高于后来在两湖安徽地区的数次大战(例如攻打武昌泸州)。

为什么这么说呢?

怀庆战役的成败,决定了北伐的成败;

北伐的成败,决定了太平军能否快速消灭大清国;

能否乘胜追击扫荡北京,决定了太平天国最终的成败。

可以说,怀庆之战,关系全局!

咸丰帝不是傻子,他也知道怀庆的重要性,于是立刻调集大军,前往阻截。

和之前一样,这次咸丰帝也派出了两员大将,专职对抗北伐军。

第一员猛将,兵部尚书桂良。

当时的兵部尚书,是全国兵马大总管,一切的军力部署和调动,都必须听命于兵部,而兵部尚书就是兵部的头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最高军事长官都亲往前线了,咸丰帝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第二位猛将兼第八位钦差大臣:直隶总督尔经额。

总督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属于封疆大吏,比巡抚(省长)还高半级,基本上就相当于地方上的土皇帝。

而直隶总督则是所有总督里地位最高的,是总督之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星空职业者》《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从行星总督开始》《青连浮沉录》【玄幻小说网】【赘婿小说】《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白衣披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晚清民国120年(第二部):曾国藩的创业生涯》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