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从广西到朝堂(1 / 2)

天下大乱,盗贼风起,为什么好端端的大清朝会走到这步田地呢?

原因很简单:老百姓不能活命。

为什么好端端的大清朝就搞到老百姓不能活命的地步呢?

最主要的原因:全国人口剧烈膨胀。

土地只有那么多,人口急剧增长,那个时候又没有化肥,田里长不出粮食,自然养不活那些多出来的人口。

看看数据:

1661年,大清朝全国人口1亿人。

1753年,大清朝全国人口1.8亿。

到了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的时候,全国人口4.3亿。

200年不到的时间,人口剧烈膨胀了4倍。

全国人均能分到的耕地也由之前的5.3亩降到了1851年的1.78亩。

这是全国的水平,广西因为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平均耕地数量比全国还要低。

1661年,广西全省人口只有58万。

1753年,广西人口增长到198万。

1851年,广西人口膨胀到782万。

不到200年时间,广西人口增长了15倍,广西又多山,土地很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1亩:放到现在,就算有化肥,1.1亩的产出也够呛能活命。

当时一亩地一年的收成是多少呢?

大概是500斤:上下两季合起来。

很少了吧?

你以为这都是你的了吗?

呵呵,幼稚啊。

要交地租。

交多少地租呢?

6-7成。

晴天霹雳。

也就是说佃农耕种一亩地,一年下来的收成是500斤,大概要交上去300到350斤,自己剩余150到200斤粮食。

根本不足以活命。

有人会怀疑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多数没有土地的农民不是都得饿死?

我反问:你以为呢?

再问:现在人口那么多,田地也没有增长多少,为什么没有出现饥荒?

很简单:化肥。

现在1亩田一年的产量,2季加起来都能到2000斤了,是那个时候的4倍。

现在的社会效率也不是那个时候能比的。

更重要的:现在没有土地兼并了,没有地主收地租了,大家都是小地主了,不再是佃农,所以“粮食”才不会“奇货可居”,所以才不至于饿死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晚清民国120年》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