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新科进士的讨饭生涯(1 / 3)

《晚清民国120年》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学神和学霸的精彩生活基本介绍完了,这两个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单看他们的经历,你无法了解晚清整个社会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但是另外两个人就不一样了,曾同学和洪学渣的人生经历,可以带领我们领略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

曾国藩和洪火秀,两个人一文一武,一正一邪,一士族一农夫,一忠一奸,一匡扶大清一驱除鞑虏,一清廷正塑一西南边匪。

并且二人都是从最底层出发,最终一个位极人臣,一个直接干到了天王的位置。

可以说,了解了曾国藩,你就大致了解了清晚期的国家机器是如何运营的。

了解了洪火秀,你也就知道了地方老百姓的疾苦和无奈。

曾国藩是上层,洪火秀是底层。

两个人如同两面镜子,折射出了晚清的方方面面。

后面的大量笔墨,我们都会放在曾同学和洪学渣的身上。

我们从这两个人的生活经历入手,看看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个人是如何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的。

曾国藩和洪火秀的踪迹,我们要花大力气,好好捋一捋。

新科进士的正面:曾国藩衣锦还乡。

我们把视线回到曾国藩同学身上。

完成了科举这个任务之后,曾国藩顺利的走出了新手村,走进了京城一个叫做翰林院的新地图。

曾国藩是1838年3月的春闱考上进士的,朝考在1个月之后,然后就被点了翰林,原则上来说未来三年他的就要待在翰林院学习,相当于现在中央干部到党校培训。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既然已经高中进士,点了翰林,应该就算是人生巅峰了吧,从此好吃好喝有人伺候了吧。

呸。

用某人的话说:成功?你才刚上路呢。

也确实如此:君不见大清一朝,进士选了两万多号人,光是状元都录取了一百多号人,但是真正能被我们现在的人记住的,除了有个翁同龢(状元)还有谁?

在翰林院接受培训期间,曾的身份是庶吉士,是个“学生”的身份,还不是官,没有品级,主要任务是学习。

庶吉士虽然是学生,但是毕竟都是通过层层考核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未来的股肱之才,政府未来的主人,属于储备干部——并且是中央未来总理级别的高级干部。所以也不能亏待,虽然不发工资,但是每个月有补贴,一个月是4两5钱,也就是4.5两银子,这个补贴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

为什么说“不算多,也不算少”呢,多少是根据什么说的呢?

说到这里,我们要大致了解一下晚清时期当时的生活成本和生活水平。

大清朝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银子和铜钱,当然还有金子,只是金子过于贵重,用现在的话叫票面太大了找不开,所以金子在流通领域使用较少。

银子和铜钱是日常使用的流通货币。

我们需要搞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银子和铜钱是如何兑换的。

简单说就是一两银子换多少个铜钱?

这个兑换比例是浮动的,晚清因为鸦片贸易,白银大量外流,致使银价飞涨,铜钱贬值,通常要1500到2000文钱才能换到1两银子,铜钱是用线串起来的,一串钱一般是1000文,也就是差不多1.5串到2串钱能换一两银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晚清民国120年》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