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战争文学故事(下)》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军事上,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政治上,采用“和亲”政策,“和亲”政策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实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文、景两帝在位时,注意军队,尤其是骑兵的建设,西汉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就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汉武帝刘彻登基当了皇帝。他凭借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作战分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青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
卫青引兵北上,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汉军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
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汉武帝于是决定反击,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发起了漠南之战。当时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这一仗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制之。次年二月和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役并取胜提供了必要条件。
河西之战,河西即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时它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此,汉王朝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征河西匈奴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舒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