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叛乱之战

七国叛乱之战

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之策。在他着手削除吴、楚、赵等国的部分封地时,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等7个刘姓诸侯王,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公开举兵反叛——这便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封王屏藩护卫,于是大封刘氏子弟为王,赋予他们许多军政和经济特权。当时诸王年幼,封地权力还小,尚未构成对朝廷的威胁。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各同姓王国也都民富国强,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其中有的同姓王心怀异志,企图推翻朝廷自己做皇帝。

早在文帝时,贾谊、晁错等有识之士就曾向朝廷建议削弱藩王的势力,但这一建议没有被真正实施。

景帝即位以后,诸王国的势力发展到了同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景帝接受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继续推行削藩的政策,先削减楚、赵及胶西三王的封地。因而,再次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乘机纠合楚王、胶西王、齐王、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赵王等各王国,准备进行武力反叛。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朝廷下令削夺吴会稽、豫章两郡,吴王便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首先起兵,并派人通知闽越、东越出兵相助。但由于齐王悔约背盟、济北王为其部下劫持不得发兵,故实际参加叛乱的仅为七国。一场史称为七国之乱的反对统一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吴王反汉后,先杀尽朝廷在自己封国内所委任的官吏,然后聚集亲信,商议进兵之策。大将军田禄伯请求率兵5万,循江淮而上,占领淮南和长沙,入武关直捣长安,吴王惟恐大权旁落,拒绝了这一建议。青年将领桓将军建议挥军急速西进,沿途不要攻城掠地,迅速抢占洛阳的军械库和敖仓的粮库。并凭借洛、荥山河之险,会合诸侯。这样,即使不能西取长安,也占据了夺取天下的有利地势。但这一正确主张也遭拒绝。

吴王亲率20万军队从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兵,并力向梁进攻。在渡淮河时,一面派兵袭占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北攻城掠地;一面遍告诸侯,提出以诸王国的军队分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击关中,吴楚主力先占荥阳,与齐赵军会师,攻占长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美食:美食系神豪》《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那年花开1981》《国医》《了了》《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白鹤看书】《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噩梦使徒》《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中外战争文学故事(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中外战争文学故事(下)》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