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在锦江有藏宝吗

《走进科学·宝藏新探》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张献忠在锦江有藏宝吗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曾与李自成齐名,他率领的农民军经过奋战最后占据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后来被清军剿灭。相传张献忠在战败之前曾把亿万金银窖藏于四川某处。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垂涎这笔巨额财富,可惜都劳而无功,至今没有人找到它。

所谓窖藏就是在地下或山中掘穴藏宝的方法。古代人都是用这种方式贮存和收藏财富的,作为雄踞一方的大西皇帝张献忠窖藏其宝,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多种历史文献中都记载了张献忠藏宝的事。私家著作《鹿樵纪闻·献忠屠蜀》中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亿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这不仅说明了张献忠藏宝的数量,还写明了他藏宝的地点和方法。设法移开锦江水,在江底下窖藏财宝的说法,在其他私人著作中也常常提到。《平冠志》卷十二中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下穿数仞,实以黄金宝玉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镇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水藏’”。这比前一篇文献说得更细。只是作者自称是引查继佐的说法,可是查继佐的明史著作《罪惟录》中并无这种记载。上面的说法很像是传闻。

不过,清朝的《明史》编撰者对上面的说法持肯定态度。《明史·张献忠传》说:“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就是说张献忠将其金宝窖藏在锦江下的人工洞穴中,利用江水为天然屏障以阻止后人发掘。前面文章中提到的“锢金”指的也是利用天然屏障阻止有人获取金宝。

这些史料记载,在肯定张献忠窖藏巨宝的同时,又给那些寻宝人出了一个极难解决的难题。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水,谁会无虑直前呢?

但是,如前所述,垂涎这笔巨额财富的仍然大有人在,连清政府也动过一番脑筋。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官府曾派某道员到锦江实地勘察,因为找不到藏宝的确切地点,所以没有进行下去。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财政困难,一些大臣重提张献忠藏宝之事,咸丰皇帝也动了心,命令成都将军裕瑞“悉心访察,设法捞掘,酌量筹办”,可后来也不见下文。到底锦江底下有没有巨额财宝呢?现在仍然是只有天知道。

不过,关于这笔财富,正史、野史,乃至清朝文人的笔记都有所记。至今成都一带还流传着“石牛和石鼓,银子万万五”的民谣,说的是只要找到了锦江下的石牛和石鼓,就能找到张献忠窖藏的数以亿计的金银。轻易下结论否定张献忠藏宝之说,也不会说服所有的人。

或许,有一天人们能有机会在锦江江底自由勘察,最后揭开张献忠藏宝之谜。

鲁滨逊岛上的846箱黄金在哪里

从1940年开始,鲁滨逊·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寻宝者带着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

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原来,有人根据古代史料发现,200多年前,英国海盗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藏下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

乔治·安逊是位被英国女王加封的勋爵,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海盗。1774年,英国海军部委托这名海盗去掠夺非洲南部西班牙帆船和殖民地上的财物。他所率领的中型舰队由8艘作战能力很强的舰船组成,这支海盗队伍曾令所有过往的西班牙商船闻风丧胆。

当年,安逊就是把鲁滨逊·克鲁索岛作为他的大本营和避难所,他们每次对西班牙船只实施抢掠,都是从鲁滨逊·克鲁索岛出发。

安逊船长最为成功的一次胜仗,是对西班牙运宝商船的一次抢掠。据说,他那次共抢得846箱黄金和宝石,每箱重1300公斤,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属于历代以来最为巨大的一笔海盗财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赤心巡天》《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撞星》《庆余年:范府大宗师》《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废柴流小说】《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小粉书

科普小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走进科学·宝藏新探》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