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上)》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班超光明正大
班超生在东汉初年,是汉明帝和汉章帝时期的名将。他一生的经历惊险、曲折,有不少传奇式的故事流传到今天。
班超一家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父亲班彪学着司马迁的榜样,写成了《史记后传》;哥哥班固、妹妹班昭又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写出了著名的历史著作《汉书》。
班超虽然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却从小就表现出另一方面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有一次,有人告发班固私自编写国史,结果班固被抓进大牢,性命危在旦夕。班超气愤极了,他一个人跑到京城,跪在皇宫外面喊冤。汉明帝听说以后,觉得挺有趣,就把他叫了进来,想听听他说些什么。好一个班超!在威严的天子大殿上一点都不惧怕,他慷慨陈辞,口若悬河。即讲清了哥哥编史书的宗旨,又指出了这部史书的重要作用。汉明帝看他说得头头是道,一高兴就把班固放出来,还让班固到京城专门为朝廷编写史书。
班超也跟着班固来到京城,做些抄写工作,挣钱来贴补家用。班固觉得弟弟很有才华,曾打算让班超来帮他编史书。可他哪里知道弟弟的志向却不在这方面。有一天,班超正在抄写文书,抄着抄着,他烦躁起来。最后,他干脆把毛笔扔在地上,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身为大丈夫,就该像古时候的张骞(qian)那样,到塞外去立大功,封万户侯,怎么能整天闷在书房里靠抄抄写写来口养家呢!”这时候,正赶上奉车都尉窦固率军出征匈奴,班超就毅然来到窦固的帐下,做了军人。后来有句成语叫“投笔从戎”,说的就是班超扔下笔杆去从军的典故。
班超在军中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很受窦固的赏识。汉明帝准备派人出使西域时,窦固就把班超推荐了上去。汉明帝也还记得那个为哥哥慷慨陈辞的班超,觉得这人既胆大,又有口才,派他去西域最合适不过了。于是就下令封班超为司马(官名),让他带着三十六个随从,到西域去了。
班超果然不负众望,他第一次出使就降服了鄯善国。消息传回京都,汉明帝很高兴,让窦固给班超增兵。可班超谢绝了,他认为自己身边有原先的三十六名勇士就足够了,降服各国靠的是大智大勇,恩威并施,人多了反而不方便。接着,他带着这三十六人又征服了于阗(tian)、疏勒等西域大国。还联合各国军队击败龟兹国,尉头国的进攻,又平定了各国的小股叛乱,还劝降了拘弥、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家。西域从此又与汉朝建立了往来,恢复了“丝绸之路”的交通。在这期间,班超的人马最多不过上千人,但班超对下级诚心诚意,胸怀坦白。遇到危险,他冲在前面;有了功劳,他不独占。为了这,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所以,他手下的人个个都能以一当十。
班超功劳越来越大,就有人嫉妒他,背后说他的坏话。
有一次,班超劝降了乌孙国,并且让乌孙王派使臣到洛阳去晋见皇帝。这时候,汉明帝已经死了,汉章帝在位。他见了使臣,非常高兴,大大赞扬了班超的才干,并且同意按班超的主张,联合乌孙攻打龟兹国。汉章帝重赏了乌孙国的使臣,又拿出了许多礼物,让使臣带回去送给乌孙国王。为了表示对来使的尊重,章帝还派了个叫李邑的卫侯(官名)护送使臣回国。
不料,这个李邑却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他率队走到于阗国的时候,正遇上龟兹国攻打疏勒国,虽然他驻扎的地方离战场很远,而且还有别的路可以绕过去到达乌孙国。可李邑却死活也不敢再往前走了,他生怕哪天会遇上打仗,把自己的命运丢在这荒凉僻远的塞外沙漠上。可是,中途退回去,又怎么向皇上交差呢?李邑是进不敢进,退不敢退,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想不出办法来。这时候,有个手下人给李邑出了个恶毒的主意,李邑一听,这才转忧为喜,连忙吩咐人按这个主意去办。
不久,朝廷接到了一封李邑派人送回来的奏疏,里面的大意是说:他到了西域后,发现这里的人野蛮好斗,到处都在打仗,根本就没有归顺汉朝的意思。而班超呢,在这里娶了娇妻美妾,整天抱着儿子享清福,他当然不愿意回到中原,所以班超才对陛下撒谎说西域可以收服。他这是出于个人的私欲,让国家白白地劳民伤财呀!我劝陛下收回联络乌孙的命令,并召班超回京问罪。
这封奏疏的内容一下子就在朝廷里传开了,李邑派回来送信的人又到处散播谣言,那些原来就对班超有成见的人也都活动起来,准备劝汉章帝改变对西域的政策。一时间,班超欺骗皇上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舆论对班超很不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泡菜中文网】【海趣阁】《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赤心巡天》《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临安不夜侯》《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溜达小说】《圣拳!》
于永玉,吴亚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