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这么远那么近》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人,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海阔天空的胸襟,退一步去生存。

——2000年

张国荣对当年的恶性竞争如此感悟

娱乐圈里,最不缺的就是“比较”。歌星需要通过比较找到自己的位置;媒体需要通过比较来制造话题;而粉丝们,也需要通过比较来更加了解偶像的优点。比较并不是坏事,如果运用得当,更能激发斗志,令双方共赢。只是在残酷的娱乐圈里,由于艺人、媒体和粉丝三方角力,却往往使被比较的当事人倍感压力。

张国荣就是一个从来都没有逃脱过被“比较”命运的偶像。也许就是人红是非多,当他刚有小小成绩时,就常常被人将他与陈百强放在一起。

70年代末几乎同出道的张国荣、陈百强、钟保罗,被誉为当时的“中环三剑客”。然而很少有人将三者并列相比,因为钟保罗不是歌手,后来更转向电视台做DJ,可以说不在一个领域,就谈不上比较了。

而张与陈两人,同属一个经纪人,都是俊俏的青年歌手,又一起出演了两部电影,可以说外貌、专业与能力都程度相当。只是陈百强幸运一些,当张国荣还在丽的苦苦煎熬时,他已经在歌坛有所成绩。可以说在歌坛上张国荣当时是被陈百强压制住的。

再好的朋友,反复被人比较着,自己的事业又不比对方顺意,多少也会有嫌隙。张国荣心里不是没有疙瘩的,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也藏不住这股气。

他坦陈说:“在那个时期我发觉我们在名利方面争得很要紧,我不想再跟他有些什么的合作。所以在《失业生》(1981年)上画的时候,我就向记者宣布了‘我不会再与陈百强在电影上、歌唱上再合作。’”

但是比较并没有停止,一直到1985年年初,他第一次登上《明报周刊》封面接受采访时,提到陈百强他仍然略带不快:“为什么偏要拿他跟我比呢?为什么不拿我跟阿伦(谭咏麟)或罗文比?”

这句话可以反映出他的想法:他不是不愿意被比较,而是不愿意始终和同一个人比;同时,他希望与歌坛最红的前辈去比较,为了更高的目标去奋斗。

张国荣与陈百强之间的较量,其实在这一年已经逐渐告一段落了。85年下半年他在电台述说自己的故事时特别提到:

现在也感觉越来越少人把我跟他比较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对我和对他都是很有益的事情。因为当你在一段长时期都拿同一个人跟你作比较的时候,你就会退步。

然而,也从这一年开始,虽然暂时脱离了陈百强,但是他与谭咏麟的比较已经悄然拉开帷幕,二人即将成为80年代香港歌坛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早将张国荣与谭咏麟比较的一篇报道,竟是出现在1977年。

那一年,张国荣刚刚出道,签约丽的电视台,在电视台附近的广播道租了一间小屋。那一天,《明报周刊》记者与他约见在一间咖啡厅,他点了火腿蛋早餐吃得专注,浓眉大眼,时尚卷发,看起来像纯情的高中生——实际上他也不过20岁而已。

记者问:“有没有人说你像温拿的谭咏麟?你的发型与眉毛都像他的翻版。”张国荣点头,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风范:“他没有我高,穿了高跟鞋只到我这儿。”还用手比了比额头。

这时候,不论是记者还是张国荣本人,都一定不会想到,10年之后,这位谦虚自称“唱得不好,但是我喜欢唱”的率真爽朗的小伙子将在乐坛上与谭咏麟分庭抗礼,将香港乐坛推向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

谭咏麟比张国荣长6岁,1973年成为“温拿乐队”的主音歌手。与张国荣出道后在歌坛沉寂多年不同,温拿乐队几乎一组队就在当时的乐坛红极一时,屡创白金唱片销量的成绩,不过当时更红的是乐队中的钟镇涛。6年后,乐队解散,他单飞台湾发展,得了影帝又回到香港,终于大红大紫,第一张个人唱片就获得“金唱片”销量。

反观张国荣,几乎可用“惨淡”来形容。虽然是以歌手身份参加歌唱比赛而入行,但是入行后竟沉沉浮浮。电视台安排他多线发展,唱片、主持、电视剧、电影,处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但博而不专,又总是缺少运气,半红不紫的状态甚至令媒体都替他着急。由于最初两张唱片销量不佳,唱片公司不愿与他续约,令其长达4年的时间内都没有推出个人专辑,乐坛几乎将他遗忘了。

客观来说,无论从年龄、出道时间,还是在歌坛的成就来看,谭咏麟都可算是张国荣的前辈。

转机出现在1982年,张国荣加入了华星唱片公司,1983年推出成名曲《风继续吹》,1984年的《Monica》仿似点燃了一把熊熊烈火。

这之后,张国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蹿红。以致黄霑预言:1985年将是张国荣的;时隔两年又总结:说错了,原来1986年也是张国荣的。由此可见张国荣其时在香港歌坛的受欢迎程度。——黄霑还不曾预见,此后20年,都是张国荣的!

但是人红了之后,是是非非纷至沓来。

1985年1月,香港“八四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首次将“最受欢迎男歌星”的奖杯颁给了谭咏麟;张国荣也凭借《Monica》收获了第一座“十大”奖项。同一时期,香港电台请全港青年投票选出心中的“84年度娱乐圈十大当红人物”,评选结果中,谭咏麟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而张国荣则排在第六位,这是他第一次入选“十大当红人物”,且之后再也没有旁落。

两位意气风发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两人的竞争已经开始。

1985年,张国荣在歌坛势头不减,相继推出了《为你钟情》、《全赖有你》两张唱片,他还首次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一连10场个人演唱会。同一年,谭咏麟的演唱会为20场。两人之间的比较已经开始。

平心而论,这是张国荣在红馆的第一次演唱会,如此成绩已经表现不俗,创下了初次开场纪录;谭咏麟此时已走红十多年,在红馆已是第二次演出。二者之间本没有什么可比性。

80年代的香港歌坛百花齐放,拥有一大批本地好歌手、好乐队,许冠杰、林子祥、梅艳芳、徐小凤、罗文、苏芮、陈百强、邝美云、叶倩文、达明一派、Beyond……各个都是不能忽视的实力之辈。说起来,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张国荣与谭咏麟两人的PK战场,也实在是一桩无解的公案。只能说,是这两位歌手太红了。

到了85年底,谭咏麟和张国荣两位歌坛超凡巨星几乎垄断了香港偶像市场。似乎一夜之间,这两个没有任何私人恩怨的歌手,就被歌迷与媒体顶到了风口浪尖,两派歌迷竟然势不两立,“张谭争霸”的局面就此形成。

香港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件。60年代,香港两位女星萧芳芳和陈宝珠也受到过类似的“待遇”。当时两人演出的电影放映时,若出现萧芳芳的特写,陈宝珠的影迷就大喝倒彩。一时使得两人都颇为尴尬。

但是张国荣与谭咏麟之间的争斗似乎愈演愈烈。——不,是他们歌迷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

许多年后,有歌迷回忆学生时代班级里两派相争的景象:两个要好的同学,每天早上例行公事,一见面先为各自偶像对骂一场;当然,吵完之后还是好朋友,但为了各自偶像,立场要清晰。——这属于“理性派”。

“非理性派”做出的事情就出格了,张谭二人的歌迷不乏从舌战转向肢体接触。

在各大颁奖礼上,只要张国荣一出场,谭咏麟的歌迷立刻大喝倒彩,扰得舞台上张国荣几乎无法演唱。他在心中默念,我忍你!总有一天,会让你喜欢我!殊不知场馆外,谭的歌迷将张国荣新买的爱车划花,甚至在家中收到了“冥币”这样的“礼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宇文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这么远那么近》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