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

于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原名宣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20年起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历史性的转变

叶剑英出生于1897年4月28日,家乡是广东梅县下虎村。青年时期的叶剑英相貌英俊,身材矫(jiao)健,意志坚定,才华出众,在同辈人中出类拔萃。他喜欢读书,特别是那些讲英雄事迹的书。面对国家危亡、人民受难的局面,他立志当一名军人,报效祖国。

为了实现“拔剑角群雄”的理想,他后来考入云南的陆军讲武堂,并把名字改叫剑英,表示要像坚韧挺拔的宝剑那样宁折不弯,在讲武堂的学习中,无论是射击还是刺杀,他都成绩优良。能文能武的叶剑英在大家心目中,是个真正的英雄。

叶剑英在1920年从讲武堂毕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军队,投入了民主革命。他经常告诫(jie)自己:不爱乌纱帽,不爱财,要一心为百姓谋利益。很快,他就以胆识过人、智勇双全受到赞扬,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将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时候,让他参加筹备工作,担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春天,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东征,讨伐军阀(fa)陈炯明,叶剑英担任第二军参谋长,率军勇猛冲杀,很快攻克了淡水、海丰、汕(shan)头、梅县等城镇。他还担任了梅县县长,出色地处理地方政务。他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特意召见他,拉拢他当一师师长。可叶剑英为人刚正,早就看不惯蒋介石两面派的作风,不愿与他合作。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当时很多人看不清形势,跟着蒋介石走。此刻,叶剑英如果投靠一向欣赏自己的蒋介石,肯定会谋得高官厚禄。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站在革命一边,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文公开发表,宣布与蒋介石决裂,率部下起义。不久,他在周恩来的同意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叶剑英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头脑清醒,为了革命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断然行动,从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智勇双全

1935年夏天,正在长征途中的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mao)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随后,中央决定向北进军,创建川陕甘根据地,并分左右两路北上。不料,由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tao)(后来成为叛徒)反对中央决定,红军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反对北上的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ba)地区后,突然命令部队南下,公开对抗中央,分裂红军。

但是由于叶剑英的机智和果断,使党避免了大分裂,红军避免了大分裂。他又一次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的作用。毛泽东后来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指着自己的头说:“没有叶剑英就没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毛泽东还借古人的话来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惟(wei)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就是忠诚又多谋的诸葛亮,“吕端”是北宋的一位有胆识的名臣。叶剑英平日谦逊平和,从不露锋芒,但在大是大非的紧要关头,他立场坚定,态度明朗,并且多谋善断。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担任八路军参谋长,不但参与重要战役的决策和指挥,还负责与国民党方面谈判。他以敏锐的政治头脑和高超的谈判能力,为共产党和八路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1940年3月,蒋介石召开全国各部队的参谋长会议,叶剑英代表八路军出席会议。会上,蒋介石和国民党各军代表都异口同声,攻击八路军新四军。明明是国民党有些人袭击八路军新四军,专门搞摩擦,他们却倒打一耙(pa),说八路军新四军破坏抗战。

会议开到第三天,轮到叶剑英发言。他沉着地说起了八路军在前方艰苦抗日的情况,还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军进攻八路军的罪行。蒋介石明知故问:“你有证据吗?”叶剑英拿出国民党军的命令照片递给蒋介石说:“这就是证据!”蒋介石看了,哑口无言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说来。指沉默不语,多形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的样子。叶剑英一一驳斥了反动派污蔑(mie)八路军的谰言。他的发言有理有力,态度从容,既反驳了对方的攻击,又维护了统一战线。在场的国民党军代表不得不佩服。这件事传播开来,人们都说叶剑英“舌战群儒”。

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叶剑英作为中共方面代表,与美国和国民党的代表组成军事调处执行部,他坚定的意志和斗争艺术,使中外记者都大为赞赏。

有的记者写了《叶剑英将军访问记》一文,称赞他有“农民般的诚朴,书生般的冷静和英雄般的勇敢”,又是“具有天才的演说家”。粉碎“四人帮”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作为开国元勋(xun),担任了地方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为新中国的富强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内乱开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趁机要夺取最高权力,疯狂打击老一辈革命家,阴谋搞乱全国,搞乱军队。叶剑英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并和他们进行了坚决斗争。

1976年,周恩来去世;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也把拯(zheng)救中国、粉碎“四人帮”的愿望寄托在老元帅身上。叶剑英不顾七十九岁的高龄,广泛团结党政军各界人士,并巧妙地与“四人帮”周旋,避开他们的跟踪(zong)监视。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了。“四人帮”露骨露骨:用意十分显露、毫不含蓄。地要夺取最高权力,叶剑英面对这种形势,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他对主持中央工作的第一副主席华国锋说:“这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决战。我们不能再等待了。我们要先发制人,以快打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伟人的故事》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