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著名艺术家的故事1(1 / 2)

陈中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五章著名艺术家的故事1

卫铄

如果问许多人卫铄是干什么的?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但一提卫夫人,他们却能立即回答:卫夫人是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就是卫夫人,她是东晋杰出的女书法家。卫铄字茂漪,河南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卫铄出生于一个书法世家,她的曾祖父卫凯,祖父卫罐、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颇有影响。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在父亲、叔父的严格要求下,终于自成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女书法家。

卫铄擅长隶书和楷书(正书)。虽然她深受书法世家的影响,但她师承的却是钟繇的笔法。据《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说,蔡邕传之崔瑗以及他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相传楷书创始于汉代,到了钟繇手里,书写法度已臻完备,为楷书之祖。卫铄则继承了钟繇书法的精妙。钟繇看到卫铄的书法以后,十分赞赏,说她的书法是“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是说卫铄的书法像玉壶里的碎冰一样冰清玉洁,像瑶台的月光一样灿然夺目,柔婉处如芳树一般,严整处又如清风拂画。有令人赏心悦目、清爽怡人的感觉。唐人韦续在《墨薮》中对卫铄的书法更是推崇倍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年少的时候,曾经随卫铄学过书法。当时卫铄的书法很受名家推崇,名气很大。太常王策有一个儿子叫王羲之,已经7岁了。十分喜好书法,他就找到卫铄,要她教自己的儿子学习书法。卫铄见到王羲之聪明好学,而且悟性很高,就一口答应了。王羲之练字的劲头很大,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发生什么事,他都一概不管,不到三年的功夫,他写出的字就用笔有力,顿挫生姿了。卫铄见了很高兴,称赞说:“这孩子书法长进真快,将来一定比我还要有名。”

王羲之12岁的时候,发现父亲枕头底下藏有一本前代《笔论》,便拿出来偷偷阅读,并且按照书法所写的,苦心揣摩练习,书法水平大有进步。事情当然瞒不过他的老师卫铄。卫铄对王羲之的父亲说:“这孩子一定是发现并研究过笔诀,我近来觉察到他的书法已经开始老练起来。”她断定,王羲之一定是在她面前保守秘密,把那本前代的《笔论》的书名隐瞒了。王羲之的父亲回去一问,果然是王羲之看了《笔论》,并且在不断学习,可见卫铄对书法的技巧和理论是十分熟悉的。尽管王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法造诣超过了卫铄,然而从他的书风中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卫铄风格的痕迹来。

卫铄不仅书法名冠一时,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独到见解。她的著作有《笔阵图》一卷传于后世。该书是论述写字笔法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了七种笔画的方法。在《笔阵图》里,她首先提出了“多力丰筋”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见解。她说:“善笔力者写出的字多骨,不善笔力者写出的字多肉。多骨微肉的字,叫做筋书,多肉微骨者,只能叫做墨猪”。多力而且丰筋的字是好字,无力无筋的字是病字。这一创见对后代书法家有很大影响。例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就被人称作“筋柳骨”,即是称赞他们的字多骨丰筋。后来王羲之写了一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的文章,对卫铄的理论又加以进一步的阐述。

卫铄的儿子李允,在他母亲的教导下,后来也成了书法家。大概是由于长年练习书法,修身养性,卫铄很长寿,她生于公元272年,死于公元349年,活了78岁。

陆羽

陆羽(733~约804),唐学者。字鸿渐,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幽默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曾为伶工。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颇友好。以嗜茶著名,并对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又能诗,但传世者仅数首。

陆羽的家世现已无从考证,传说他幼小时被父母遗弃,是一僧人把他收养的,他长大后,不想当和尚就逃离了寺庙。

离开了寺庙,陆羽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这时他看到很多人围着看热闹,走近一看,人围里正玩杂技:吞刀吐火,扛鼎走索,劈砖钻碗,钻圈驯兽……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功夫,令他兴奋不已,简直着了魔。陆羽被这伙杂耍艺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走到哪里,陆羽就跟到哪里,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逃出寺院无家可归的人。

等到天黑了,小陆羽向戏班的班头哭诉自己无家可归,想随杂耍戏班学艺,戏班师父十分同情他,便收留了他。从此,陆羽成了杂耍戏班中的一员,走街串巷,四处奔波,风餐露宿。

陆羽演技渐渐成熟了。演戏之余,他熟读前人传下的脚本,慢慢地自己开始学着编脚本写唱词。他先后写了《谑谈》三篇,写了《教坊录》,对戏剧作过一番研究和探讨。他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了师父级的人物。

天宝五年(746年)春天,竟陵郡的官员们为给新任太守接风洗尘,命陆羽所在的戏班为他们表演戏剧。那天,陆羽的演技,赢得阵阵喝彩声,很受观众的喜欢。

演出完毕后,新任太守亲自召见了陆羽,赏赐他一些诗书,还给了他一个说书的书场,陆羽在说书攒了一些钱后到火门山拜邹墅为师学习儒家经文。

邹墅,是位饱学经书的老夫子,才华横溢,情操高洁,一生隐居不仕,名望极高。

火门山紧连龙尾山。陆羽来到火门山邹墅居处后,便潜心向邹墅学习。在诵读诗书之余,他常常到山上去采撷野茶,为邹墅烹制。对于陆羽的煮茶技艺,邹夫子十分赏识。火门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水质甘甜。陆羽用此泉水煮出来的茶,馨香醇厚。邹墅赞不绝口。有了邹墅的鼓励与支持,陆羽对茶事的兴趣更浓了,他除了实践之外,还进一步加以考察和研究。

五年以后,陆羽告别邹墅,开始了考察茶事的旅程。

陆羽先抵达义阳(信阳),到车云山、震雷山、云雾山、天云山、脊云山、黑龙潭、白龙潭等茶叶产区访问茶农,了解茶叶制作工艺、山区的土质以及天气的状况。他对于茶树的一芽二叶,白毫锋苗,都要亲口品尝,然后采集一部分制成标本保存。

陆羽接着又到光州(河南潢川、光山一带)、舒州、黄州、泰州和淮南各地茶区去考察那里的制茶工艺。第二年春天,陆羽又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巴山,采集了茶树标本,并为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想出了许多办法。

至德二年(757年),陆羽渡江南下,遍访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沿途考察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情况,搜集了大量关于采茶、制茶的工艺。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东晋时,庐山已遍种茶树。到了唐代,庐山茶叶已远近闻名。“奇秀甲天下”的庐山茶浓醇鲜甘,滋味清爽,是上等的好茶。在五老峰下,陆羽品尝了它。

拜别庐山,陆羽又慕名拜访了名重江南的湖州诗僧皎然,并和他经下了深厚的友谊。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上元、贞元年间(760~804年)。皎然曾游历三江五岳,遍访古刹名寺,学识渊博。

皎然当时住在湖州南郊的杼山妙喜寺(也称妙峰寺),是妙喜寺主持。

妙喜寺四周木树参天,茶林遍山,环境幽雅。陆羽在妙喜寺居住期间,常外出寻访山寺茶区,同皎然烹茶论诗,作诗谈画,过着悠闲的生活。

不久,陆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湖州城郊将军山麓的苕溪旁,盖了一间房子,从此便定居下来。

宝应二年(763年),陆羽又到苏州,随皎然看望了贬谪南巴后北归苏州的刘长卿。刘长卿很会写诗,皎然与他有文字之交。陆羽、皎然和刘长卿,在苏州一起游历了虎丘。在虎丘,陆羽品尝了清润甘甜的观音泉,并题写了“天下第五泉”五个大字。

清明时节,陆羽为弄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的茶叶品质,专程游览了美丽的西子湖,品尝了“龙井茶,虎跑泉”的好茶好水,并记下了当时杭州茶叶的制作过程。

无锡惠山上的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煮茶后色泽明亮,滋味鲜甘。陆羽品尝后,誉此为“天下第二泉”。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士名流所公认。当地人为纪念陆羽,在泉上建了一座陆子祠堂。

贞元八年(792年),年届花甲的陆羽又千里迢迢来到湖州的青塘另业,看望好友皎然,重游他往日去过的旧地。除此而外,便是闭门著书,他先后写成了《茶经》、《吴兴历官记》(三卷)和《湖州刺史记》(一卷)等。

贞元二十年(804年)冬天,茶圣陆羽在湖州的青塘别业去世,终年71岁。

陆羽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著《茶经》,吟诗文,为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前往妙峰寺陆羽坟前去凭吊他,尊奉他为“茶圣”。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因与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精工书法,早年从卫夫人(炼)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妍美流便的新体。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的变化,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书迹刻体甚多,散见宋以来所刻丛帖中。行书保存在唐僧怀仁集收《圣教序》内最多。草书有《十七帖》等。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等帖。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谢安等人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会稽山的兰亭,他们一起吟诗作对,举杯畅饮,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干了几杯之后,王羲之已经有些醉了,这时他的朋友谢安对他说:“今天景色怡人,大家玩得这么高兴,你可要写一篇字来助助兴?”王羲之正有此意。他拿起笔,兴致勃勃地挥毫疾书,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共28行,324字,全文用行书写成,成为历代书法家认可的行书的绝代佳品。王羲之也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家的精华,摆脱了前人的束缚,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他的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仗剑独行斩鬼神》《这个武神太极端了》《替嫁多年后》《仙工开物》《灵境行者》【笔趣读】《斗破之我为雷帝》《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白衣披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中国名人大传》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