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科工委征集探月标识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
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另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
专家对顾永江的“月亮之上”评论说:
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小脚印踏临其上,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全国征集的方式为重大航天探索工程设计标识。月球探测工程是一个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科技创新工程,工程标识将代表着“中国探月”所昭示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将以成功组织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为基础,逐步开展以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为背景的公众教育活动,以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
征集标识活动从2005年开始,这次活动赢得了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大力支持。
2005年8月15日,由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启动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活动受到了全国乃至海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截至9月10日,共收集到参选作品1026份。
这些作品主要来自国内,也有的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斯洛文尼亚等国的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投稿人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2岁。
2005年9月10至20日,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评审委员会和专家组根据标识征集评选办法,经过初选、复选和三选三轮认真评选,在千余份作品中评选出了8强作品,并于9月23日正式对外公布。
同时,在新浪网上启动全国票选活动,请公众推选自己最喜爱的标识作品。截止10月10日,共收到选票1.68万张。
2005年10月20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组织标识评选委员会和专家组会议,结合全国票选结果和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以及作品延展设计效果,对8强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3甲作品。
2005年10月20日至11月25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组织有关设计专家和3甲作品作者共同对3甲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5年12月29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将修改后的作品提交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确定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为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月亮之上”。
顾永江是浙江绍兴人,出身教师之家。6岁开始临摹碑帖,日复一日,从未间断,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书法功底。顾永江的父亲回忆说:
那时,别家的小孩整天在外玩耍,而永江一支笔、一沓纸,一练就是一天。
就读于鲁迅中学后,顾永江的书法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曾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他书写的“时事”二字,曾被全国性刊物《时事》杂志作为封面题字采用。高中期间,鲁迅中学专门为顾永江安排了专职书法辅导老师,并为他举办首个学校个人书法展。
高中毕业后,顾永江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发展,曾先后在多个国际顶尖的广告公司担任首席文案和创意总监,为耐克、力士、汇丰银行、999、百安居、雀巢等数百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做过广告创意,赢得了一长串国际奖项。
2006年度,在世界广告权威杂志《CampaignBrief》(《活动情况介绍》)的评选中,顾永江在亚洲1050名最火创意人排行中排名第二十一位,中国第四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