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国策宏图: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编制与实施》最新章节。
第4章克服计划编制中的困难
1952年8月4日,全国政协一届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在京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对国内、国际局势的看法。
毛泽东微笑着说:“去年这一年,我们是边打、边谈、边稳。朝鲜战争的局势,去年7月以后定下来了,但是国内的财政经济状况,能不能稳下来,那时还没有把握。现在‘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问题完全清楚了,‘天下大定’。”
最后,毛泽东又鼓励大家说:“马上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吓唬人的。我们要争取10年工夫建设工业,打下强固的基础。”
根据毛泽东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在代表团访苏期间,国内也在抓紧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
在当时,作为编制计划基本依据的各种资源调查和统计资料十分缺少。这给编制计划工作带来的巨大困难,这种困难几乎在每一步中都会感觉得到。
早在在6月召开的一次会上,周恩来谈到李富春等同志同苏联谈判时的情况时,就略显无奈地说道:“去以后的几个月中,就是靠我们的财委打电话送数目字,在座的都知道,你们都给我们送数目字。送来后,我们一整理就送走。到那里以后,我们的代表团又搞了半个月。总起来,我们自己前后大概搞了3个月。这样得到的统计资料,仍很难说是完备的和十分准确的。”
在当时,旧中国留下的地质专业工作者只有150人左右,仅有的10多部钻机也已破旧,地质勘探资料的缺乏可想而知。
早在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外资产阶级有一个论调:中国这个国家是贫铁、无油、少铜。
有一次,在李富春同苏方谈判时,当双方商议重工业项目的布局时,苏联方面无奈地说:“现在根据你们拥有的已经探明的地质资源情况,一个项目也不能建。因为你们没有拥有地质资源的报告。金、银、铜、铁、锡等许许多多的矿产储量和分布情况都不明白,你们怎么建工厂呢?”
面对苏方的发言,李富春只能苦笑,因为苏方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啊。
因此,此时成立专门机构来做好地质勘探,了解我国资源情况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952年8月,在周恩来去苏联商谈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几天,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报告调整政府机构意见时,周恩来提出在政务院设立地质部,并提议由从国外归来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任部长、原重工业部代理部长何长工任第一副部长,该提议在会上得到通过。
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成为第一任地质部长。
地质部成立后,首先大力培训地质勘探人才,并把勘探的重点放在找铁、找铜、找石油上。
何长工后来回忆说:“总理怎么抓我们呢?当时,春夏秋冬四季,我们都要给他汇报。总理抓得很具体,他首先要看地图,问矿有什么远景,矿的成因是怎么样的,我们用什么勘探手段搞清楚,同时还要我向书记处汇报。”
当地质部在渤海湾发现石油时,周恩来立刻拨两条船给他们,在渤海湾寻找石油。
在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制定计划所需的资料就比原来多了起来。
周恩来、陈云从苏联回国后,立即把在苏联会谈的情况,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1952年底,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央领导同志集体讨论了《五年计划轮廓草案》,对编制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
考虑到当时朝鲜战争还未停止,因此,必须按照中央的“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从事国家的建设。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这是制定计划的出发点,必须由此来考虑全国工业建设的投资、速度、重点、分布和比例。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计划工作,使我们的计划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具体了解情况,做周密的调查统计,以便熟知国民经济的状况,是我们正确编制计划的基础。
在编制“一五”计划的重要时刻,党中央的这些指示,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保证了以后计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她不是潘金莲》《灵境行者》《我有一个修仙世界》【火趣阁】《天命在我》【梦琪小说】《陛下重生后对我穷追不舍》《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鸿蒙小说网】【大闲人小说】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