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放歌: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第17章胡耀邦看望各地垦荒队员
1955年11月29日,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到江西视察工作时,专程到德安县九仙岭看望上海垦荒队员。
原来,胡耀邦到江西考察工作时,听说有98名上海志愿者到江西垦荒的知识青年,在德安县东南的荒滩上成立了共青垦殖场。于是,胡耀邦立即赶往德安县。在当时,通往德安的铁路还没有正式通车,胡耀邦坐着铁轨压道车,一路寒风,一路颠簸,走走停停,用了大半天时间才走完110公里,到了德安县,然后又徒步10多公里,到了鄱阳湖畔的共青城。
11月29日的下午,当夕阳西下时,在铁道的远处,出现了一辆压道车,很快驰到队员们面前停下了,从车上走下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就是胡耀邦。
在上海市垦荒队员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到鄱阳湖畔垦荒刚刚第45天时,胡耀邦成为第一个看望他们并关怀他们的团中央领导人。
胡耀邦观看了垦荒队的茅舍、图书馆、食堂、猪圈以及队员们新开垦的梯田和刚种下的小麦和油菜,一边详细地询问队员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情况。
胡耀邦问:“茅棚还住得惯吗?”
队员回答:“茅棚是我们亲手盖的,我们要永远住下去。”
胡耀邦笑着说:“茅棚是临时的,我们只能叫它3岁,不能叫‘万岁’。你们将来要把这里建成像上海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样才行。”
胡耀邦又和队员们一道研究来年的生产计划。当听到汇报说来年计划每人收入200元时,胡耀邦说:“我听了有点替你们担心,收入太少了。你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好得很,开荒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搞社会主义要大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你们明年的生活一定要比今年好才行。你们不仅要勇敢,要不怕困难,而且要动脑筋,想办法,多积肥,多搞些副业,增加收入。”
这时,陈家楼用小山竹劈开夹上药棉,做成一支“大毛笔”。
胡耀邦看了,很高兴地说:“这是一支很有创造性的大毛笔嘛!”说着,拿起笔沾上墨汁,题写了3个大字:
共青社
胡耀邦鼓励队员们说:“现在前进的路上还横着两条‘大河’,这就是愚昧和贫穷。同志们,我们一定要下决心闯过这两条‘大河’,也一定能闯过这两条‘大河’。”
胡耀邦还在一些队员的日记本上题词:
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
努力做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
做祖国好儿女。
吃晚饭时,胡耀邦和队员们一起吃盐豆稀饭。临走时,胡耀邦勉励队员们:
我们要战胜困难,多想办法,一定要把共青社办好。
胡耀邦回北京后不久,便收到上海垦荒队员修改的生产计划报告。他立即写了回信,并寄了书籍、二胡、唢呐、三弦、篮球和1台闹钟。
胡耀邦在信中说:
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文娱活动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送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
1956年3月,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率访问团与江西省副省长欧阳武率领的视察团一起,看望了分布在江西省6个县的上海志愿垦荒队员,并向他们赠送了菜种、图书、缝纫机、油印机等物资。
在同年的3月17日,青年团江西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各地、县团工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做好上海志愿垦荒群众中几项团的组织工作的通知》。
胡耀邦、上海市领导对垦荒队的关心和支持,还有上海人民的大力援助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垦荒队员们的热情。经过1年的艰苦奋斗,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共青社”开垦了1700亩荒田,加上当地农民送的8000多亩熟田,共生产了180万斤粮食和其他大量农副产品。
1956年6月,胡耀邦又来到黑龙江萝北青年垦区进行视察和慰问。
因当时交通不便,胡耀邦等人先乘火车,中途换乘铁路上自用的平板车,再改乘大卡车才到达垦区。
在6月7日这天,天气特别晴朗。在当时,在北大荒广袤的田野上,队员们正披着朝霞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
8时多,只见一辆吉普车和几辆摩托车在哈尔滨集体农庄基建队工地前的路口停了下来,七八个人从车上下来了。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了!”
这时,胡耀邦越走越近,垦荒队员们激动得忘了放下手里的工具,呼啦一下子都围了过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乃木坂的奇妙日常》《庆余年:范府大宗师》【手打小说网】《野火》【梦想小说网】【跳跳糖小说】《我以神明为食》《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陈栎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