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逐个消灭(1 / 3)

公孙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4月7日,王世充篡夺了隋朝的江山,取国号为郑。

此举标志着隋王朝的全部灭亡,而唐皇李渊虽然从去年就开始称帝,但是按照王朝的更替来算,今天才算是正式的改朝换代。

当此时,除了唐朝之外,还有好几个自称皇帝或者称王的,但是隋末这些变民首领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在公元619年,就有好几个皇帝落马,宇文化及自然不用说了,不久之后,还有几位。

这些称帝或者称王的人之中,最主要的有:郑帝王世充、楚帝朱粲、江南的楚帝林士弘、夏王窦建德、定杨天子刘武周、梁帝梁师都、凉帝李轨、长江以南的梁帝萧铣、燕王高开道、盘踞在江都的吴帝李子通、魏王吕崇茂、突利可汗刘季真。

无疑在众多诸侯之中,李唐是势力最大的一个,地盘包括关中、并州、巴蜀,以及江南的一部分地区,基本上占据了整个天下的二分之一。而且李渊父子的统治也很正规,不像其他人,半草寇半政府,所以得到了天下归心。

王世充篡夺之后,隋王朝残余的武装势力和残余的郡县以及一些势力很小的便民军领袖,争先恐后的向唐朝投降。就连最先举起反抗大旗的长白王薄都向李渊称臣,天下的形势基本上已经明朗了。

而王世充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王世充的想法应该是非常幼稚的,之所以他在宇文化及之后再次作出蠢事儿,原因就是他觉得眼前的形势很有可能演变成当年的五胡乱华,就是有一块地盘就能当皇帝,而李唐也好,窦建德也好,都会跟他和平相处,自己守住自己的国界。

但是他完全没有看到李唐的潮气蓬勃,这个王朝从一开始出现就是气吞山河,根本不允许其他的势力存在。

而王世充坚信东都和长安可以和平共存,他也知道李渊不可能不来揍他,但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够坚持打几场胜仗,一定就可以把形势稳定住。将来东都和长安以及窦建德等人并存的局面一定会实现。

所以王世充在做皇帝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加强东都的防御,重点防御对象当然就是李唐。

对于李唐来说,虽然已经占据了大隋朝的半壁江山,但目前俨然已经成了国际社会的公敌,王世充目前自保,但定杨天子刘武周和夏王窦建德,已经开始对大唐全力开火,从两个方向上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首先是窦建德,窦建德这个人,在所有的变民领袖之中,算是素质很高的一个,他不贪财不好色,能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只有一点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那就是他经常装作是隋王朝的忠臣。

本来大家都是反隋的义士,他的这种自居,让人感觉到特别的不伦不类。当王世充罢黜杨桐自己称帝之后,窦建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和王世充断绝关系。断绝关系也就罢了,他还给杨广修建庙宇,并且把萧皇后和宇文化及的人头全都送到东部突厥交给义成公主,以示忠诚。

这就让人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了,你窦建德刚刚起兵的时候不是高举推翻暴隋的旗帜嘛,怎么一转眼又转了风向标了呢。窦建德自以为厚道,其实这样一来还不知道伤了多少老百姓的心,后果以后就会显现出来。

这些人里面最具有战斗力,却始终不得志的人就是刘武周。虽然他从鹰扬可汗变成了定杨天子可是支持的人越来越少,天天打仗,地盘却一直没见大多少,今天得到的明天就会失去,绝对不像唐王朝发展的如此顺利,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为了全面的占领河南地区,王世充也向唐王朝的周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他并不认为大唐朝会对他展开反击,因为刘武周比他打的更猛,而且刘武周打的是唐王朝的第二个死穴,并州。

李渊起兵的根据地是并州太原,失去了太原等于失去了一条胳膊一条腿,所以李唐始终把作战的最前线放在并州,一开始的时候,对王世充简直就是一种纵容,所以王世充有一种错觉,李唐已经默许了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稳稳地坐住河南,就够他光宗耀祖的了。

于是他开始学着别人做皇帝,一开始的时候,还真好像是那么一回事儿呢。王世充做皇帝,办公没有固定的地点,随时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亲自接受奏章,最厉害的是,人家还没有任何的警卫,出宫也不用武警部队戒严,就像是老百姓逛自由市场一样,老百姓要是看见了,可以给他递奏章,没有奏章也没事儿,躲开就行了,别占了皇帝的车位就行,其他的没事儿。

王世充一边往前走,一边手按着缰绳,缓缓向前,向市民们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平易近人地说:“乡亲们,我王世充是个有道明君,绝不杀人放火抢粮食,我和以前的那些皇帝不同,他们每天都待在深宫里,下面的事儿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我跟他们可不一样,我不贪图富贵,我当皇帝就是为了拯救你们,嗯,其实我就是上帝的化身,咱们的国家是民主国家,人人平等,你们也别把我当外人,有什么话就说,我的门口也不设立保安,你们随时都能进去跟我说话,我会秉公处理。还有就是你们可以随时的批评政府,凡是我们做得不到位的,我一定马上改正。”

老百姓们对他这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话还真相信了,于是随便什么人都向王世充递交奏章,比如谁家丢了一只鸡,谁和邻居吵架了,谁家的孩子在蓝翔没毕业学费被没收了这些事儿,全都要王世充亲自处理。

王世充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他毕竟也是血肉之躯,吹牛的时候不考虑后果,不到三天就吃不消了,他当皇帝本来就是为了享受享福生活,现在一看,整个变成拉长工了,这可不行,可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怎么办,老子干脆躲在宫里不出来了,我就不要脸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另外还有一件事儿可以表明,他的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根本不配当一个皇帝。耍阴谋诡计,玩心眼,王世充是出类拔萃的,可是真的让他管理国家,银样镴枪头的本质立即就体现出来了。

他上朝的时候,态度表现得非常严谨,也就是说很像模像样,但是对大臣们所做的批示根本不得要领,而且说话还很啰嗦,芝麻粒大的小事儿,有时候一说就是一天,连负责值班的侍卫都嫌他烦人,有人劝他说话最好简练一点。天子金口玉言,你把问题交代清楚就好,费这么多话又有什么用。王世充沉默不说话。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早就知道自己的毛病,可就是改变不了。

智商这种东西可不是说提升就能提升的!王世充很无奈!

这一时期,李唐在河南连续失去了两座城池,基本上王世充已经占领了河南全境。但有失必有得,唐朝的国运从一开始就高开,现在也没到走低的时候,不久之后一场大的胜利,更加向世人证明了,唐朝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的。

李轨在河西走廊建立凉国已经有两年了,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有梁硕这个人当他的智囊,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年的西秦霸王薛仁果也不能把它(他)怎么样,整个河西走廊,成了他的独立王国,因为地处边塞,也没有什么大的战祸,所以日子过的优哉游哉,基本上不参与中原诸侯那一锅粥。

这样的政权,在历史上有好几个长命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存在几百年之久,不过大唐朝的国运太强,李轨这一次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河西走廊地区,胡汉杂居,民风彪悍,而且拥有险固的河山作为屏障,就算是李唐来打也没有这么容易。但最怕的就是窝里反。梁硕首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请求李轨限制胡人的权利,不要让他们造反。

可是李轨手下也有奸臣,这就是安修仁。安修仁和梁硕有过节,可能也有嫉妒的成分。所以他对李轨说,梁硕要限制胡人实际上就是想要谋反,李轨还真就信了,二话没说就毒死了梁硕。

李轨的手下有很多人以前都是隋朝的官吏,对于李轨这种出身不高的暴发户来统治他们,简直觉得是奇耻大辱,恨不得他早点亡国。当时西凉正在闹饥荒,达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这种情形,还用问,当然是打开仓库赈济灾民了,不然的话老百姓肯定要造反。

可是这些人就联合起来反对,说:“皇上,其实不用打开仓库,因为饿死的人全都是老弱病残,年轻人怎么会饿死呢,有些人存心收买人心居心不良,根本就不是忠臣。”

李轨大约也不想把白花花的大米给叫花子,所以就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灾民的最后一条生路被断绝了,民调显示,李轨的支持率大幅度下跌,亡国只在旦夕之间。

率先出手的就是李唐,因为他们的边境相连。当时是安修仁的哥哥安兴贵向李渊说起要游说李轨来投降,国土归附中央。当时李渊就对他产生了怀疑,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弟弟在那边当干部,是不是在我这里混得不好打算跳槽啊,小样儿,我还不知道你。

于是李渊就不高兴地说:“那什么,人家李轨有那么多的军队,而且都是精兵强将,地势又那么险要,我出动军队都没办法平定,哦,就凭你一张嘴,你就可以让他投降,你这是什么情况?!”

安兴贵说:“皇上我其实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和平解放,另外一套就是动武。你不知道,我们家族在河西走廊一代是大土豪,有人脉,我弟弟又得到李轨的信任,我去了之后就好言相劝,他听话就好,要是不听话,我就给他来个政变,把国土献给您。”

李渊一听也许还真有门,这种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是真的成功了,大唐朝也少了后顾之忧啊!以后在中原争霸不用担心身后的隐患了,好那就去吧。

于是安兴贵就去了,不过他可不是以唐朝使节的身份去的,他去投奔自己的弟弟。所以李轨一见到这位唐朝的高管来了,还以为自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唐朝的一些军事秘密呢,立即给他封了大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撞星》《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龙藏》《高武纪元》《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捻转步舞曲[花滑]》《帝皇的告死天使》《回到过去做财阀》《被首座抛弃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烟花大唐(上)》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