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内参》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溪山行旅图
范宽
李霖灿
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笑傲江湖》里,有这样一组画面:
魔教右使向问天带着大侠令狐冲,来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庄,梅庄的四位庄主均是琴棋书画的绝顶高手。令狐冲在四位庄主的面前打开一幅画,画面上一座大山迎面矗立,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墨韵凝厚,峻拔至极。梅庄的四庄主丹青生目光牢牢地盯住那幅图画,再也不肯离开,沉吟良久,方吐出了十个字:“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接着丹青生又问:“此图从何而来?”
范宽,字中立,北宋大画家,因性情宽缓,人呼“范宽”。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华原虽是个贫穷小县,却是个人杰地灵之处,书法家柳公权、药王孙思邈皆出于斯。年轻时的范宽在绘画方面已享有盛名,经常往来于京都开封和西京洛阳之间,从事写生与卖画。
中国的山水画始于五代时期,而真正崛起却在北宋。
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诸侯割据,连年战乱兵燹,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范宽也隐于终南山,其初学五代画家李成,继师法后梁画家荆浩。说起范宽的山水画,就不得不提起他的老师荆浩。
荆浩,字浩然,通经史,能诗文,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又名洪谷子。在与山的朝夕相处中,对于山水画有许多深邃的见解。擅长山水画,以山水为师,师法大自然,“气势峻厚,笔墨雄浑”,荆浩曾对人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长。”荆浩取吴道子的用笔和项容的用墨之长,而成为五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现存世的有《匡庐图》。
范宽初时不拘世故,常来往于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其后感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效法恩师荆浩以大自然为师,亦注重人的感受。范宽继承洪谷子的成就,不仅是老师的笔法,更注重大自然启迪,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山水画。从30岁开始,他长期潜入终南山、太华山,体味大自然,对景造诣,不取繁饰,自成一派。下笔雄强老硬,山多正面,而折落有势,山石用雨点皴,顶有密林,枝如丁香,水际作突兀大石,屋宇笼染墨色,称为“铁屋”,创造了“芝麻皴”法。其师荆浩的画法,又不拘泥于荆浩的画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风骨。画出了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逼人的气概。亦擅长画雪山,评者以为“得山之骨”,“善与山传神”,他与关仝、李成形成五代北宋年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雄阔峻拔,壮丽浩荡的气概,《溪山行旅图》这幅巨作纵206.3
厘米,横103.3厘米,绢本设色,墨色凝重浑厚,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打开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迎面矗天拔地一座雄奇巍峨的高山,层层叠叠,山的轮廓,脉的皱纹,笔法细腻又雄浑无比,山的位置占据整个画面三分之二,大有高山仰止之气概,人又是何等的渺小?只见山脚下,林荫中一队商旅,三五马匹,满载着货物,缓缓而进,伴着马铃儿声声清脆,谷涧山溪,潺潺流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画面似一首流畅的抒情诗。古云:诗有诗眼,画有画眼。这幅画,画的是山和溪,其画眼就是这一列商旅马队。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处理得极佳,让人感到诗情画意,起伏跌宕,令人
发出由衷的赞叹!
画面上除了大山、溪流、树木、房舍和商旅马队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历朝历代收藏者的题跋和各式各样、形状迥异的印章,布满了画的上下左右。有枚“御书之宝”,那方印的气派、印色,一眼就认出这幅画系北宋徽宗赵佶的皇家收藏。
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宋室皇宫中的大量文物国宝,一部分被金人所掠,一部分流落民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未能幸免而流入民间,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六七百年后,又回到清室皇宫。据宋徽宗时代皇家编著的《宣和画谱》记载,宋室皇宫中收藏范宽的真迹有56件之多,而到乾隆时代的清室皇宫中,所收藏范宽的真迹,只有《雪景寒林图》
《雪山萧寺图》《临流独坐图》和《溪山行旅图》等六幅。
宋代作为一个王朝是比较软弱的,但在文化艺术却是空前繁荣的,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巨匠,如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的诗文,“蔡苏米黄”宋四家的书法,范宽、米芾、张择端都是顶级画师,连宋徽宗赵佶自己也是书画大师。南宋李唐、马远、夏圭,元代的王蒙、倪云林,都师承范宽的山水画派,效法大自然。元代的赵孟頫赞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气势雄浑,今古绝笔”。一代书画宗师徐悲鸿先生生前曾说过,故宫上百万件文物中,唯有二件真宝;一是玉雕“翡翠白菜”,二即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现代书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不仅大赞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而且临摹揣摩其图,从大自然和范宽的山水画中汲取营养,并得到启迪。
自清乾隆后,国祚日益衰败,《溪山行旅图》置于皇室深宫,无人问津。直到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已逊位的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故宫成了最大的博物馆,里面藏有几十万件文物珍宝、古玩书画,也包括《溪山行旅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东北,危及华北,其早就觊觎我故宫中收藏的历代珍宝。1933年2月,南京政府下令,将紫禁城、故宫中数十余万件国宝南移,后又西运重庆,其中就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雪景寒林图
张叔诚
中国宋代的山水画水平很高,且名家辈出,范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有宋画第一之誉。天津博物馆收藏范宽《雪景寒林图》是一幅无价瑰宝。
此画为绢本,纵高193.5厘米,横宽
160.3厘米,由三屏大幅立轴组成。
画作描绘的是我国北方雪林山川壮美景象。画中大雪初止,群峰耸立,大地一片苍茫,画面的前景为群树林立,姿态万千,这为萧瑟的冬景平添了几分生气,从前景的寒
林往上看,中部的半山腰是白雪盖顶的庙宇,再往上顶部便是高耸的山峰,在烟云的笼罩下雄伟的主峰西侧有若隐若现的村庄和山峦,使画面显得幽静而深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姚长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