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过好我们的节日》最新章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称为“上元节”,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一直沿袭至今。

【来历】

根据文献记载,西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将祭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的太一神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后来,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以后,道教的“三元说”流行开来。道教规定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

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三元节要举行庆祝活动。随着道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古代的传统习俗与道教的节日融合了,形成

皮影戏的年味(选自陕西文明网)

隆重的元宵节。

西安城墙元宵灯会袁景智摄(选自陕西文明网)

【习俗】

赏花灯,猜灯谜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杀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予以惩罚。一个心地善良的天帝女儿,不忍心天下的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人们。每家每户都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到了正月十四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像是燃烧的火焰。以为人间已经受到了惩罚。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羯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东汉末年,道教在民间广泛流传以后,道教确定的上元节自然成为重要的庆

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特有的食品,一般是在正月十五日晚上吃。元宵是用糯米粉和成面,内包糖馅(芝麻、花生、枣泥等),象征全家团圆。味道香甜,意味着日子过得美满甜蜜。

送灯

也称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

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在陕南一带也流行送

祝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融合了历史记忆、民间传说、佛教和道教的规定,成了中国最热烈的传统庆祝节日之一。

灯。生第一个孩子,或第一次生男孩,外婆家和主要亲戚于正月十日左右要给孩子送灯。头年送红火蛋灯,二年送镜灯,三年(最后一年)送铁丝灯笼(长期使用)。俗语:“头年红、二年明、三年送个铁丝笼。”送灯,一般还会伴送面鱼,头

年送一条大鱼,二年大鱼

西安城墙灯会(选自陕西文明网)

身上爬一条小鱼,三年大鱼背上爬两条小鱼,还要用红头绳系上麻钱或纸币于鱼身。所送之灯,于正月十四日晚开始点,共点三晚,元宵夜是彻夜灯明。灯少则数个,多则数十,若灯过多,还须请人看灯,以防火灾。第三年送灯,主家要下请帖,设筵招待。

关中一带的民间送灯习俗相沿已久,非常隆重。往往在正月初七就开始送灯笼。舅舅家送灯笼从孩子出生那一年算起,一直要连送十三年,称之为全灯。

闹社火

闹社火,又叫耍社火,“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陕西各地,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自发组织起来闹社火,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跑旱船,走村串户,热闹非凡。这种喜庆活动,关中称“耍社火”,陕北叫“闹秧歌”、“闹红火”,而陕南则称“闹玩意儿”、“耍故事”。

转九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阅读阁】地址:yueduge.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过好我们的节日》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