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潼关历史》(一卷)》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临时党部的成立和影响
大革命前,由于军阀在陕西的黑暗统治,潼关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因此没有建立中共组织,也很少有党员活动。1926年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帮助李虎臣(云龙)、杨虎城解西安之危,刘镇华的镇嵩军败出陕西后,陕西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得到加强。陕西进入革命高潮时期,潼关时有国民党员近30人。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成立,派了一批共产党员到国民革命军中工作,共产党员赵和民在吉鸿昌师部任机要秘书。2月17日,赵和民随军来到潼关。当时,冯玉祥任命凌勉之为潼关县长。赵和民遵照区委的指示与凌勉之、吉鸿昌商议,成立国民党潼关县党部事宜,并议定由赵和民与共产党员宣侠父(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政治部主任)、张肇勤(吉鸿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组建,由赵和民负责。在中共党员的帮助下,登记了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员徐国祯、高级小学校长马呈瑞等30余人,并成立了筹备处,于3月31日正式组建了国民党潼关县临时党部。
在筹建过程中,为防止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在筹备处第三次会议上议定了五项入党条件以资郑重甄别:(一)服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遵守党纪党纲,能自觉实行党的决议案者;(二)为公众谋利益,热心服务者;(三)被压迫的各界同胞;(四)青年之富于革命性者;(五)地主、土豪、劣绅均在拒绝之列。党部成立之日,选出凌勉之、赵和民、徐国祯等人为执行委员,他们和宣侠父分别在大会上讲了话,表示祝贺,并建议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支援国民革命军迅速出关,会师中原,扫平军阀,完成北伐大业等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中共潼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阅读阁yueduge.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