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民同心(1 / 3)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不负重托: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向祖国人民汇报》最新章节。

●柴川若表示:“为了保卫伟大可爱的祖国,志愿军誓必坚持不懈地奋斗到底。”

●归国代表曲竟济后来回忆说:“车开动了,我才想起,忘记问这位女同学的名字。”

●李雪三高举起鲜艳的红花,兴奋地说:“全国人民把我们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你们是最可爱的人的父母,你们是最光荣的人。”

●军民同心归国代表问候毛泽东

1951年8月15日,以柴川若为首的志愿军归国代表写信问候毛泽东、朱德。

他们在信中说:

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

我们以热烈的心情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4周年,并问候您们的健康。

我们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帮助与指导之下,进行了抗美援朝的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我们看到祖国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广泛展开,看到了运动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各民主党派、兄弟民族在毛主席的旗帜下,更表现了空前的巩固团结,并为抗美援朝贡献出一切。工人阶级为了支援前线,掀起了

归国代表在信中指出:

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热潮,创造了新的生产纪录。广大农村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们开展了丰产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大批参加军事干部学校,使祖国的国防建设增加了新的力量。商人们也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提早完成税收任务。许多小孩子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捉特务当了小英雄。宗教界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游行示威。祖国的草原上和边疆上的人民也都掀起爱国的热潮,响应祖国的一切号召。这是党领导的胜利,是毛主席思想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使人民空前团结了,这是取得战争胜利,保卫世界和平的战斗力量。

他们最后说:

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忠于祖国的英雄行为。祖国人民的支援更加鼓舞了我们。

我们一定要把祖国的情形转告前线,为争取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为保卫祖国与世界和平继续战斗,争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8月22日,志愿军归国代表嵇炳前、李维英、张甫向中央报告在全国各地访问的情况。他们在报告中说:

我们在西南工作两个半月,先后在重庆、成都、万县、泸州、自贡、雅安、南充、贵阳、遵义、昆明、大理、个旧、河口、丽江、保山等60多个城市作了报告。听众共410余万人,各地欢迎人数约计200万人。在报告后很多地区的人民均展开一封信运动,将报告内容传达给自己的亲友。

此外,许多听众是各地派来听报告的代表。如果平均每个听报告的人能影响一个人的话,这次全西南受到宣传的人数,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

在这个报告中,归国代表总结了一些经验,为接下来的归国代表提供了参考。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

报告应多讲故事,并对这些故事加以简短有力的分析综合,这样一般群众最易接受消化。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作法是很好的。据我们的经验,大家都喜欢读朝鲜前线通讯,爱听志愿军战斗故事,这已成为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报告内容应该和当地群众过去曾遭受的痛苦,和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要和群众情感交织在一起,我们不但要教育群众,同时还要向群众学习。西南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毛主席,热爱保卫祖国的战士。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也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

1951年9月1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举行宴会,欢迎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柴川若、嵇炳前、高巢等10人。

该会副主席彭真、陈叔通,秘书长刘贯一及各部负责人均出席招待。

席间,彭真、陈叔通均作简短讲话。他们一致指出:

志愿军归国代表把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伟大胜利向全国人民做了传达报告,对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报告推动了增产捐献运动,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希望代表们回到朝鲜前线时,把全国人民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各种建设事业方面的成绩,以及抗美援朝运动的情况,告慰全体志愿军指战员同志们。

志愿军代表柴川若即席致谢,他表示:

为了保卫伟大可爱的祖国,志愿军誓必坚持不懈地奋斗到底。

当时,志愿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前线打了胜仗,祖国人民在后方也同样打了胜仗。战斗岗位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前方的胜利鼓励了后方,后方的胜利同样鼓励了前方。中朝英模代表抵达北京

1952年1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曲竟济等人抵达北京,和曲竟济等志愿军战士一起到达的还有朝鲜人民军的代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不负重托: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向祖国人民汇报》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