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甫颇有寓意地说:“冬天快到了,熬过了冰霜之苦,春天就不远了。”
●钱其琛强调说:“我们主张尽快进行两岸政治谈判,要想和平地解决统一问题,迟早总是要谈的。谈比不谈好,早谈比迟谈好。”
●江泽民指出:“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北京之行辜振甫在京举行记者会
1998年10月16日中午,海基会参访团一行离开上海,乘飞机飞往北京,下榻于北京钓鱼台宾馆。
辜振甫刚到北京,便在设于香格里拉饭店的新闻中心举行中外记者会。
辜振甫先生讲述他的上海之行,他说:
我很高兴,沉寂了那么久的两岸关系,重新有了互动和新的开始。
辜振甫表示:
旧地重游,已经时隔55年,非常难得,不论如何,总是来到北京。
辜振甫再次说明,在上海和汪道涵有几次交谈,交谈中把彼此的立场明确而坦率的表达。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努力中,达到若干共识,并邀请汪道涵来台访问。
他认为,两岸一定要多接触交谈,更要设身处地、实际去了解彼此的处境和想法。这次海基会访问大陆,希望对大陆改革开放10年有更多的理解,同样地希望大陆对台湾50年民主进展和经济发展,有更多的体会,由此逐步建立彼此的互信基础。未来两会的副董事长和常务副会长,会非常忙碌地推动、规划相关事宜,相信大家乐见两岸关系有了新的互动的开始。
至于在北京,辜振甫表示,这次能有机会和相关的先生见面,同样希望能坦率对话,找出今后两岸关系正确的、建设性的方向,并缩短彼此的距离。
很多记者关心他在北京的行程,尤其是和江泽民的会面,并问他的北京之行应该称为“政治之旅”还是“文化之旅”?
辜振甫回答道:“我认为应当称作融冰之旅”。辜振甫颇有寓意地说:“冬天快到了,熬过了冰霜之苦,春天就不远了。”
在这次会上,有记者问:“如果汪道涵应邀访台,李登辉先生会对等接见他吗?汪先生什么时候会去?”
辜振甫回答:
我们是邀请他,而且他也答应了,但这个事尚未进入规划阶段,我们希望他早点去,但年底看样子是来不及的。我来大陆访问,江先生都能见我,为什么汪先生访问台湾时不能呢?
记者问:“两岸的对话截至目前为止,似乎对一个中国的定义还有相当大的分歧,但是又有4项共识。你认为,这4项共识是不是两岸关系明显改善的具体指标?如果是,那么戒急用忍和“三通”政策是否到了调整的时刻?”
辜振甫回答说:
这得慢慢来,从现实的基础,一步一步开始。至于“三通”的问题,各位很清楚,这是策略,不是政策,两岸之间缺乏的是什么?是互信;两岸之间存在的是什么?是敌意。如果敌意能消除,为什么不能“三通”?如果做得到消除敌意,明天就可以“三通”。
当被问到会不会谈两岸领导人的会面问题时,辜振甫指出,两岸领导人都表达会面的意愿,但也都处于意愿阶段,尚未进入规划。他说:
能见面当然很好,但现在还有待创造有利条件,这是可以谈的。当两岸人民都认为他们该见面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见面。只有在两岸人民都支持的时候,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才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不会为见面而见面。
记者问:“两会对政治对话和恢复事务性协商似乎还有若干分歧,如何解决?”
辜振甫说:
对话就是对话,包括事务性、政治性、经济性,没有区隔,至少我是如此认定的。我们坚持过去签署的协议必须遵守……遵守协议是建立互信的第一步,才能从而谈消除敌意。目前两会至少有共识,对人民生命财产权益相关的个案发生时,一定要尽量协助,这是取信于民的做法。遵守协议则是两个被授权的机关,取信于政府的必要作为。
辜振甫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