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战水稻难题(1 / 4)

《神农再现: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转载请注明来源:阅读阁yueduge.cc

●袁隆平急忙蹬掉两只胶鞋,胡乱卷起湿裤腿,赤脚下到禾田里,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七高八低的稻株中间,开始清点起水稻的株数。

●鲍文奎十分赞赏看了袁隆平一眼,然后坦率地说:“李森科在某些方面不仅表现了机械唯物论,有些东西还表现了他的主观唯心论……”

●烈日下,袁隆平沿着田垄一行行地寻觅着,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专注地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

●挑战水稻难题

共和国故事・拯救世界

立志为人类驱赶饥饿

20世纪60年代初期,安江农校的青年教师袁隆平平生第一次体验到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全身浮肿,只能坚持将每天的主课讲完,然后尽量多休息。

这时候,袁隆平的眼前时常充满幻觉,他总是幻想自己正呆在一个装满食物的厨房里,厨房里有一个大铁锅,铁锅里装满白花花的大米饭,大米饭闪动着令人心动的光泽……

从来不吃肥肉的袁隆平,这时候,每次做梦,都梦见自己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米粉蒸的肥肉。

这时候,中国正处在一个自然灾害带来饥荒的年代。安江农校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他们每天都只能靠五六两口粮度日。

袁隆平置身在这个人群里,他看到无数双对食物充满渴求的眼睛……

袁隆平曾经被下放到艰苦的农村去锻炼改造。

在农民的集体食堂里,他和当地农民一样,吃的是一锅红薯藤煮的汤……

当地人民为了节省粮食,每次做米饭时,都要用水蒸两次,称之为“增量法”。这种米饭里面加了苏打,经过两次蒸煮,米饭看上去肥大饱满。但是,虽然饭粒看着大,却让人无法吃饱,吃下去一会儿就饿了。

袁隆平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时,他说:

肚子空空,身体没力,双腿没劲。晚上睡觉,被窝冰凉,始终也睡不热,身上没能量嘛!

袁隆平深深地意识到粮食对于人们的生活是何等重要。他在感叹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极大的触动。

秋天过去了,可以吃新米了。刚刚加工出来的白米,圆圆的,闪动着珍珠一样动人的光泽,非常诱人。

熬过一春一夏的人们都如饥似渴地看着这些新米,盼望着能够吃上一顿香喷喷的新米饭。

袁隆平动情凝视着这些珍珠一样宝贵的稻米,心中无限感慨……

没过多久,袁隆平从平房迁到单身宿舍楼的二楼,他与李国文是近邻。两人在楼道里并排搭了两个烧柴禾的炉子。

这天晚上,袁隆平和李国文点燃两个柴禾炉子,在炉子上放了两只脸盆,一只煮红薯,一只煮白萝卜块。

红薯和萝卜煮熟以后,袁隆平与李国文狼吞虎咽地吃下那盆红薯,他们打算将那盆白萝卜留给晚间常来闲谈的同事们。

正在这时,一个叫全永明的学生闻到香味,不请自来。袁隆平看到浮肿的全永明,心里十分难受。还没等全永明开口,他就主动说:“小全,你来得正好,快帮我们吃掉这盆萝卜吧!”

全永明感激地给袁隆平和李国文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接过袁隆平递过来的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袁隆平看着全永明的样子,心情十分沉重。他又一次深深地意识到,粮食对于人类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一直深深地刻在袁隆平的心中,激励着他勇敢地向威胁人类的“饥饿恶魔”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1962年的初春季节,袁隆平带领40多名学生,到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参加劳动锻炼。他住在生产队长老向家里。

作为生产队长,老向同样正在为如何摆脱饥饿、增加粮食而发愁。

一天,老向冒着雨挑回一担稻谷,他用粗糙的大手抓起一把稻谷,对袁隆平说:“袁老师,这是刚从八门换回来的种子,那里是高坡地,谷粒饱满,我听别人说,使用这种子好,能增产。”

袁隆平好奇地接过稻种,仔细地端详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神农再现: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