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正义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部队援老抗美》最新章节。
●驻地周围非常热闹,军乐声、锣鼓声、鞭炮声和口号声连成一片,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巨幅标语。
●有的战士抬石块扭伤了脚,有的被石料砸破了手指,有的磨破了肩头,还有的因为过度劳累昏倒在工地上……
●一个战士拉动了一根青藤,震动了树上一个超大的马蜂窝。顷刻间,一群马蜂就像战斗机似的飞向战士们。
●中国再次援助老挝毛泽东考虑增派援老部队
1968年一个春天的早上,北京中南海沐浴在一片明媚的阳光里,这个时候,毛泽东刚刚醒过来,来到院子里活动身体。
丰泽园内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毛泽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向丰泽园外走去。
这时,秘书送来一个批件,内容是关于派遣部队援老抗美的事。
中国从1961年就开始帮助老挝修建公路了,之后又派出以段苏权为团长的工作组。毛泽东对援老的事情很关心,但他没太过问具体的细节,他只是在宏观把握,从战略上考虑。
中国援助老挝修筑公路,并非一般民用,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尤其是美国把罪恶的黑手伸向老挝,中国有必要保障邻国的安全。
毛泽东觉得,援助老挝修筑公路,美军一定会想办法破坏,可能会派遣大量的轰炸机来袭击中国的工程人员,袭击向南延伸的交通网络。
那要不要派工兵部队?派高炮部队?派警卫部队?派后勤运输部队……毛泽东在凉凉的微风中思考着这些问题。
对于是否要派部队到老挝,总参谋部和国家交通部已经协商,中央和国务院也拟同意由总参和交通部共同领导。
毛泽东看着总参谋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觉得他们分析得在理,任务也很明确,一切就等自己最后的命令了。于是,毛泽东深深地吸了口凉气,提笔在文件上批示。
1968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爱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老挝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寮双方关于修建公路(磨憨―孟赛―孟夸)问题的会谈纪要》。
8月16日,毛泽东签发命令,由援越筑路的中国后勤部队五支队组成筑路指挥部,率4个工程大队、云南省第一民工总队以及防空、警卫和后勤部队共2万人,向老挝挺进,担任筑路任务。第五支队奔赴老挝
1968年8月份,一天清晨,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来,大批的云南民众聚集在第五支队驻地两旁,欢送第五支队奔赴老挝前线。
指挥部新闻资料摄影员苏自林目睹了这场热烈的欢送场面。这天他起得很早,身背120、135两部老式相机和笨重的101闪光灯,在军用三轮摩托车的护送下,往返部队与群众之间。
原来,毛泽东下达向老挝挺进的命令后,第五支队首批部队准备离开驻地奔赴老挝。
驻地周围非常热闹,军乐声、锣鼓声、鞭炮声和口号声连成一片,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巨幅标语,映入眼帘的是:
热烈欢送援老抗美部队指战员奔赴前线!
热情支持老挝人民抗美救国斗争!
战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心从云南玉溪出发,部队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政府、沿途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还有的人端出茶水供战士们饮用。
经过一路的跋涉,第五支队首批部队到达云南勐腊县和老挝交界的磨憨村寨,在那里进行了短期培训。主要是了解老挝的基本情况,各派之间的关系和战争态势以及简单的日常用语。
对于中央军委所规定的各项纪律,战士们在援助越南期间经过3年实践,已经能自觉遵守了,如今到老挝,他们更会严格遵守。
在磨憨村寨,为了完成党和政府交给他们的任务,援老抗美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就出国批次、工程任务、防空保卫、后勤保障以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9月8日,援老抗美部队分批分期从磨憨出发,由此进入老挝。老挝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3大族系共68个民族,老族(老龙族)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民族,占全国人口的70%。
老挝当时非常穷,根本没有现代化工业,更没有铁路和出海港口,在美国侵略老挝期间,公路和骡马路是交通的主要干道。
战士们第一次从磨憨边境跨进老挝国土,到了那里,也就意味着时刻都有战争的危险。为了预防美国飞机的空袭,战士们将车辆进行了伪装,防空网把军车罩得严严实实,车上还插着一些树枝、芭蕉叶子。
进入老挝之后,战士看到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一座座低矮简陋的草棚和阁楼式的木屋;大街上行走着贫弱的老百姓;很少见到像样的道路,很多都是自然形成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走。
援老抗美部队就要在这杂草丛生、荒山原野里开山修路、挖建涵洞、架设桥梁,任务相当艰巨。
后勤保障部队为了确保物资供应,有长年运输的汽车2600多辆,900多匹骡马,将大批筑路所需钢材、水泥和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工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