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
黄芪叁两桂枝二两茯苓叁两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
桂枝叁两茯苓四两白术叁两细辛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叁两(去皮)芍药叁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叁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叁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叁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叁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方
麻黄叁两(去节)桂枝叁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即桂枝汤叁合,麻黄汤叁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
白术叁两茯苓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
右叁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麻黄茯苓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茯苓叁两白术叁两防己赤小豆一升
右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理中汤方
人参叁两干姜叁两白术叁两甘草叁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小青龙汤方
麻黄叁两(去节)芍药叁两细辛叁两桂枝叁两(去皮)干姜叁两半夏半升(洗)甘草叁两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一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叁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叁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叁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阁【yueduge.cc】第一时间更新《伤寒杂病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